宋元江西诗词·赣北诗词·洪州三洪·洪炎
洪炎,字玉父,绍圣元年(1094)与兄洪刍同登进士第,任谷城(今河南河阳)县令。享有“循政”美誉,官至著作郎、秘书少监。因金兵入侵,他的后半生颠沛流离,躲避战乱。着有《西渡集》,有诗112首传世,还编有《列仙曜儒事迹》3卷。
洪炎曾亲历靖康之变(1127),因此诗中颇多国破家亡的慨叹,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尤以《迁居》《次韵公实雷雨》《己酉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山中闻杜鹃》《石门中夏雨寒》等诗较为突出。如《次韵公实雷雨》: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烽烟!田园荆楚漫流水,河洛沦胥今几年?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洪炎《西渡集》中有不少和郑公实之作。此诗作于靖康之变后,当时汴京失守,中原丧失。诗人客居外地,在大雷雨中,忠愤之情勃发,意欲上书陈情,希望朝廷尽早收复中原,一洗“河洛腥膻”。
又《迁居》:
从宦三十载,故山凡几归。昔归尚有屋,再归已倾欹。今归但乔木,竹落荆薪扉。上为乌鸟都,下为犬鸡栖。相从东北隅,三亩以为基。积块与运甓,实洼而培卑。成兹道傍舍,空我橐中赀。堂室敢即安,户牖适所宜。嘉树三四株,当窗发华滋。馨香入怀袖,似与迁徙期。我今六十老,岂不知前非。咨谋愚见拾,就列筋力微。窃食奉祠禄,永负《伐檀》诗。松楸幸在望,邻曲不见遗。葛巾随里社,庶以保期颐。
诗作前半写旧屋已坏,归无所居,于是筑新舍;后半写舍边有嘉树,又祖坟在望,自顾衰病之身,正宜送老于此。诗作表面平和,内则将洪炎因曾坐元祐党人遭贬流放的种种愤慨寄寓于中,其运笔抒情确已臻老成之境。
一般认为,洪炎诗在“三洪”中成就最高,《四库总目提要》就认为他的诗风“酷似其舅”。确实如此,洪炎作诗,在艺术上近学黄庭坚,远绍杜甫,以善夺胎换骨、意象清奇、倔曲拗峭、喜用拗体为长。如《山中闻杜鹃》: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诗作叙写诗人于北窗下,夜深人静之时,朝着北面的家乡,勾起的缕缕思乡之情。关于杜鹃啼归,唐代有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这是典型的由物及人,洪炎却说“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进一层由己及物,能奇中出奇,以故为新,深得黄庭坚“夺胎换骨”之精髓。诗作又多以律句、拗句间用,有平中见奇的美感。
再如《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
诗当为洪炎南宋初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任职时作。诗作写野游所见景物,表现作者潇洒出尘之襟怀。其突出之处在于以议论写景,意脉似断实连。如“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句,“鸟外疏钟”与“灵隐寺”,“花边流水”与“武陵源”,照字面是拧不到一块的,但内在又相关联,通过视觉的“鸟外”与听觉的“疏钟”,以逻辑判断声音来自“灵隐寺”;又根据视觉的“花边”与“流水”,再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美好描绘,以逻辑判断这是“武陵源”般的所在。意象清奇而又倔曲拗峭,抑扬顿挫,颇似黄庭坚之诗,体现了宋诗的典型特色。
洪羽,字鸿父,绍圣四年(1097)进士,官浙江台州知府。元符(1098~1100)中因上书而被列入党籍,早卒。他能诗善文,因英年早逝,其诗不传。
上一篇:宋元江西诗词·赣东诗词·赣东其他诗人·汪革
下一篇:明代江西诗词·明前期江西诗词·明前期词人·王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