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诗词·南宋后期江西诗歌·王炎午、谢枋得
王炎午(1252~1324),初名应梅,字鼎翁,别号梅边,庐陵(今江西安福洲湖)人。炎午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刻苦读书,曾从事《春秋》研究。咸淳甲戌(1274)年,补中大学上舍生。临安陷后,拜谒文天祥,竭尽家产助勤王军饷,文天祥留置幕府,以母病归。后闻文天祥兵败被俘,特作生祭文以励其死。及至文天祥英勇就义,王炎午又痛苦撰文以祭。入元后,杜门却扫,肆力诗文,更其名曰炎午,名其所著曰《吾汶稿》,以示不仕异代之意。泰定元年卒,年七十三。《南宋书》《新元史》有传。今存诗词各一首。
王炎午所存诗为《赠戴石玉》:
琢之磨之,玉汝于成。孰为玉工,师友父兄。仙山之石,今则在我。彼璞之弃,我责之隋。为瑚为琏,如珪如璋。山泽之润,邦家之光。玉不自毁,人自槿实。闻士称名,不离其道。
诗为四言古体,古朴浑厚。其所存词为《沁园春》,初见于《元草堂诗余》卷下: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词的上片从春景入笔,以较多文字写春光骀荡,游人如醉;下片则与上片形成强烈对比,转写词人十年来郁结于心的悲伤感慨,抒发目前情怀。全词借伤春感怀,表达亡国之痛。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榜进士,任抚州(今属江西)司户参军,不久弃官。宝祐五年,谢枋得再次应试,得中兼经科,仍未出仕。然面对蒙军攻宋,他毅然应召,负责招募民兵,筹集军饷以资报国。《宋史》本传曰:
明年复试教官中兼经科,除教授建宁府,未上。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差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扞饶、信、抚,科降钱米以给之。枋得说邓、传二社诸大家,得民兵万余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诸军费,几至不免。[1]
后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差干办公事。景定末,谢枋得因得罪贾似道,谪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咸淳三年(1267),赦归。德祐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明年,元兵东下,信州不守,谢枋得改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日日麻衣草鞋,东向而哭。宋亡,居闽中,屡荐不起。至元二十六年(1289),福建参政魏天佑强之而北,至大都,不食而死,年六十四。门人私谥文节。著作有《诗传注疏》《易说》《十三卦取象》《批点陆宣公奏议》《文章轨范》以及杂著、诗文64卷行于世。
谢枋得诗伤时感旧,沉痛苍凉,诗风朴素端正,有时也饶有韵致。如《武夷山中》写道: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宋朝亡国后,作者隐居闽中,始终不入元仕。此诗为其晚年之作,诗中寂寥的天地写照,亦为作者亡国后的寂寥心境,而梅花高洁的品格也表明了作者的心志。又如《初到建宁赋诗一首》: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这是他北上前的诀别诗,起句即以“雪中松柏愈青青”自比,比喻自己永远独立不移的民族气节,敢于傲霜斗雪的铁骨松风,亦感人至深。
谢枋得的词和诗一样,颇显沉痛苍凉,如《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见飞花。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
这首词是谢枋得过郓州时所作。该词先抒发思乡之情,继而表达自己报国无门之感,慷慨悲歌而催人泪下。词作尤重心理刻画,有动人心弦的感染力,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
注释
[1]脱脱等:《宋史》卷四二五。
上一篇:清代近代江西诗词·近代江西诗词·王易的诗词创作与词曲观
下一篇:宋元江西诗词·元代江西诗人·范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