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本文选自《方望溪先生全集》,是清代桐城文派创始人方苞的代表作之一。从题目看,这是一篇逸事体记人散文。此类散文的写人,不同于小说、戏剧可在情节中刻划人物,一般都是通过描述,写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但本文却没有简单或全面地叙述左光斗的身世经历,而是概括地选择了他一生中极富表现力的几个精采片断,加以细致具体地刻画。着墨虽不多,人物却栩栩如生,因而本文可说是方苞继承《史记》描写人物的优良传统,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好作品。
左忠毅公的一生事迹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当是弹劾魏忠贤,后遭报复,受冤下狱,最后惨死狱中这件事了,但此事已家喻户晓,署入正史,本文就避免重复,去选择、提炼那些散“逸”而没有流传的事迹叙写。全文有五个自然段,第一、二两段,分别写了左光斗的两件逸事。三、四两段写左光斗的学生史可法,陪衬左光斗,最后一段补说逸事的由来。
第一段,写了左光斗慧眼识英才。开首第一句话先交代这段逸事的来源,增强文章的可信性。接着就简洁地叙写了左光斗发现、赏识并提携史可法的经过。这段逸事,作者分三层写:在视学京畿时,左光斗冒着风雪严寒,微服出访中发现了史可法这个人才;以后在考场上毅然对史“面署第一”,为国家选拔人才;又格外亲近地召见,当面赞扬,表现出极度的爱才心。这段逸事写出了左光斗的“忠”,作者着重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并通过典型的细节刻划来塑造人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风雪严寒中,左光斗微服出行到一古寺,发现史可法的文章草稿,“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这“阅、解、覆、掩”四个连续的动作,显露出左公内心是何等喜悦和钟爱。接着“叩之寺僧”,一个“叩”字,写出了左公求才的心情是多么急迫。廷试时小吏呼唤史可法的名字,左公“瞿然注视”,这“瞿然”二字,表现了左光斗全神贯注的神态,写出了他对史可法刮目相看,倚重甚深的心情。随即“面署第一”,并“召入”,“拜”见师母,显出特别的器重。左光斗善于识才的非凡眼力,为国选才的远见卓识,就在这些极富代表性的动作中得到了生动、细腻的刻画。那么左公为何特别器重史可法呢?作者让人物说话:“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一语破的,原来左公是视史为自己的接班人。作者用笔极为简炼,只此一语,既表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表达了左对史的期望,同时也赋予了左光斗选拔人才是为社稷的思想意义。
接着作者写左光斗的第二件逸事。这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用浓笔重彩写左被诬后,身陷囹圄,惨遭酷刑,而锄奸救国的志向却更加坚定,自己生命危在旦夕,却全然不顾,还对史可法进行以国事为重,重义轻生的教诲,并付以重任,表现了他不计个人荣辱存亡的可贵品质。这段描写使左光斗的形象光彩照人,可文章却从史可法写起,极为巧妙。作者先写出史可法为探视老师所作的一系列努力,写出史对老师的深情。这些笔墨看似在写史可法报恩,实际上暗中显示了左光斗昔日对史的恩重如山。有了以前左待史如子女,才会有今日史视左为父执。有了史的冒死探监,下文才能具体真实地刻划出左光斗的肖像、动作、声音。可见作者在记左忠毅公逸事的文章中不惜笔墨写史可法,是独具匠心的。作者写史可法眼中的左光斗时,进行了肖像刻划,受过“炮烙之刑”的左公“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受尽酷刑,仍坚不倒下,一个“倚”字突现出左光斗那种一息尚存,决不屈服的刚强精神。肖像描写仅此几句,却是十分入神。更令人惊叹的是下面的动作:当“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时,“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斥门生,而且“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能辨声,说明神志清楚;目不可开,点明受刑之重;奋臂、拨眦、怒斥、摸械作投击势,这一系列动作,充分显示出左公的刚烈性格。如此剧烈的行动,竟出之于一个重残之人,真令人惊叹。一个垂危之人,气息奄奄竟能勃然大怒,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这种表面上超乎常人想象的描写,正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左光斗身残志坚的刚毅品格。这里最传神的是“目光如炬”四字,它是对“逆阉”的仇恨之光,也是对门生的殷切之光,左光斗的爱国思想感情全都燃烧在这目光里了。这种既经济又传神、既准确又非凡的描写手法,使得左忠毅公形象极为动人。
为了鲜明地突出人物的思想品格,作者还嫌不够,又绘声绘色地写出左光斗的怒喝,再一次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这狱中训斥史可法的一席话,慷慨激昂、字字千金,感情复杂而又真挚动人,极其集中地表现了左公的高尚情操。他怒斥史为庸奴,是告诫史要认清厂狱乃危险之地;在自己深深忧虑国家之际,年轻人却“轻身而昧大义”,不知所负责任的重大,这岂不令人恼恨,而这恼恨分明是老师对学生的既严又爱之情;“天下事谁可支拄者?”照应了上文“他日继吾志事”句,表明已将锄奸救国的重任委托给了学生;最后下逐客令,促使史可法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果断地斩断了史的脉脉温情。这段话充满了对门生的挚爱、关怀和期望,充分表现了左公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不顾,一心为国的刚肠赤心。整段话字字如铁,生气凛然,有声有色,维妙维肖。我们数百年后读之仍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足见方苞文笔之精妙。达到了如此效果,作者还要加一笔,用史可法这个英雄人物在左的怒斥下竟噤若寒蝉来反衬出左的威严,并又写探监后史常流着泪告诉别人“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通过史可法之口,道出对左光斗的最恰当的颂扬,为左的形象、性格再加一点睛之笔。
文章的第三、四两段,写史可法在军中如何忠于职守,带兵期间还常到老师府上看望师母的情况。虽然是集中写史可法,其实还是在衬托左公。虽然老师左光斗被迫害惨死在狱中,但有了学生的继承,老师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作者写史可法忠心报国,勤于职守,有冰霜似的节操,有对老师永世不忘的深情,可见史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一切说明了左对史的选拔是独具慧眼的,昔日恩师的言传身教已在门生身上开花结果。作者自如地运用侧面烘托配合正面描写,越描写史,越辉映出左,取得了左、史两人的爱国精神相得益彰的效果。
文章第五段用一句话结束全文,与开头照应,说明本文所记逸事是“亲得之于史公”,进一步言明文章的可信性。
作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基者的方苞,曾提出核心理论“义法”说:“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方望溪先生全集、又书货殖列传后》)《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基本上体现了方苞自己的理论。“言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方苞生逢清初,深受全国人民抗清运动的影响,对前辈的孤忠大节甚为景慕,因而能在文字狱盛行之时写出这篇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的作品。“言有序”,就是要讲究形式,本文选材精当,中心突出,叙事生动,结构井然,人物鲜明,语言简洁,首尾照应,紧扣题目,有着高度的艺术技巧,不愧是桐城散文的优秀作品。
上一篇: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讲解
下一篇: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及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