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选自《稼轩长短句》,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邓广铭先生认为最迟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或云作于早年任江阴签判离职后漫游吴地之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简淡的两笔就勾勒出一幅吴地村景:一座矮小的农家茅舍,一条小溪从旁边流过,溪边泛着一片嫩绿的草。这里写的是农家环境。接着写茅屋的主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醉里”二字的主语是谁,有人以为是诗人自己,也有人以为是白发翁媪。依前者此句是说诗人自己在醉中听到有人操着吴语在亲昵地对话,依后者则是说两位老人半酣之中互相逗趣。不管作何解,都无碍于这一句表现语音的美妙。细细品味,这种美妙是多方面的。其一,吴语自古细软柔媚,平常说来就有轻绵之韵味;其二,此时是两人交谈,相语比独言更富于情境;其三,此时又非一般性对话,而是老夫老妻在互相饶舌哏逗,语中自有恩怨尔汝之温情;其四,老人们齿豁唇软,说起话来,声气平和。如此之语音,具有十足的韵味。加之是在微醉半酣中说来(或听来),其动听悦耳之处更不难想象。难怪词人对之感到惊奇:“白发谁家翁媪。”这是倒卷笔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惊赏之情。在整个上片中,前两句写农家风景,后两句写农家主人;前两句写色,后两句写声;前两句景象闲静,后两句情态宛然,所以简淡之笔不失为生动。
下面紧接着翁媪依次写三个儿子的活动。汉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显然,辛弃疾取法这首民歌,易三妇为三儿,用来表现普通农家的生活。大儿、中儿各乐其事,小儿溪头卧玩,以及透过他们的活动我们可以想知的溪边之豆苗、门前之鸡群、水面之风荷,与上片的翁媪之语一起构成了一幅淳朴、安宁、平静、和乐的农家生活图景,散发着浓郁的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其中写小儿的童稚情态,生趣可掬。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江南农村的风俗画。作者先简淡地勾勒出庄户环境,接着选择了老少两组镜头,表现出农家生活的淳朴、和乐,其中洋溢着作者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赏悦。语言明白自然,风格清新淡雅。
上一篇: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讲解
下一篇:李白《秋浦歌》原文及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