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司马迁·游侠列传(节选)》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汉·司马迁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及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1)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12)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13),解家贫,不中(14)訾(15),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16)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17),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18)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19)。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置其母家室夏阳(20),身至临晋(21)。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籍少公已出解,解转入太原(22),所过辄告主人家。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穷治所犯,为解所杀,皆在赦前。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23)。”遂族(24)郭解翁伯。
自是之后,为侠者极众,敖而无足数者。然关中长安樊仲子,槐里(25)赵王孙,长陵(26)高公子,西河(27)郭公仲,太原卤公孺,临淮(28)兒长卿,东阳(29)田君孺,虽为侠而逡逡有退让君子之风。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诸杜,南道仇景,东道赵他、羽公子,南阳(30)赵调之徒,此盗跖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31)乎!”於戏,惜哉!
【注释】鲁:此处指泰山以南的汶、泗、沂、沭水流域的鲁国旧地。
歆:同“欣”,欣喜。此指自满、炫耀。
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季布曾为项羽部将,率兵围困过刘邦。汉朝建立后,刘邦悬赏缉捕季布。季布经人介绍到朱家当奴隶,用来逃避缉捕。朱家亲自替季布活动,使刘邦赦免了季布,并任为郎中。季布后来曾任中郎将、河东太守等高官,所以称“季布将军”。
延颈:伸长颈项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轵(zhǐ):汉县名,在今河南济源南。
慨:原指叹息,此处指心绪不佳。
不快意:不痛快。“慨”、“不快意”连用,加重语气。
睚眦(yázì):怒目而指,引申指小忿小怒。
嚼:饮酒干杯。
箕踞: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腿向后。如果两腿向前,左右分开,同时两手据膝,就认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因为这种姿势像簸箕,所以叫“箕踞”。
(11)尉史:县尉的属吏。
(12)践更:汉代役法名目之一,按期轮番服役。
(13)及徙豪富茂陵也: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在槐里县茂乡设茂陵县,给自己营造陵园,其地在今陕西兴平东北。元朔二年(前127),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把各地有势力的人物及家产在三百万钱以上的富民强行迁往茂陵附近居住,以打击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14)中:符合。
(15)訾:同“资”,此处引申为资产标准。
(16)卫将军:即卫青,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同母弟,曾率兵七次出击匈奴,屡立战功,元朔五年(前124)封大将军。
(17)县掾:汉代县令的助手,人选由县令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18)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约当今陕西中部。
(19)阙下:汉代宫、庙、陵墓门前左右各有一方形高大砖石建筑,上有飞檐斗拱,叫做阙。此处用“阙下”指宫门。
(20)夏阳:汉县名,在今陕西韩城南。
(21)临晋:汉县名,在今陕西大荔东。
(22)太原:汉郡名,治所在晋阳(今太原西南)。
(23)大逆无道:又称“大逆不道”,多指犯上谋反。
(24)族:诛杀犯罪者的父母、兄弟、妻子。
(25)槐里:汉县名,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26)长陵:汉县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汉高祖刘邦墓在此。
(27)西河:汉郡名,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境内)。
(28)临淮:汉郡名,治所在徐县(今江苏泗洪东南)。
(29)东阳:汉县名,在今山东武城东北。
(30)南阳:汉郡名,治所在宛县(在今河南南阳)。
(31)既:终了。
【译文】鲁地的朱家,是高祖同时的人。鲁地的人大都传授儒家的学说,但是朱家却以游侠闻名于世。经他窝藏救活的豪杰之士就有好几百人,一般的人更多到说不完。可是他始终不宣扬自己的能力,不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品德,对于受过恩惠的人,则唯恐再见到他们。他赈济别人,尤其优先赈济那些贫贱的人。他没有多余的财产,衣服朴素,饮食简单,出入乘坐的不过是小牛车。他专门救助别人的急难,把它看作比自己的私事还重要。他曾经秘密地解救过季布将军的灾难,及至季布有了很高的地位,他终生不再去见季布。函谷关以东的人,没有不渴望和他结交的。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是善于相面的许负的外孙。他父亲因为行侠义之事,在孝文帝时被杀。郭解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少年时内心残忍,不痛快发脾气时亲自杀死过很多人。为朋友报仇不惜性命,窝藏亡命之徒,违法犯禁,四出劫掠,以及无事时铸钱盗墓等事,更是不可胜数。他有天生的好运气,遇到危难常常得以摆脱,或遇上大赦。到他长大以后,改变了作风,约束自己,用恩德去酬答别人的怨恨,多施恩惠而很少希望别人报答。可是,乐于行侠义之事更甚于从前。救了别人的性命,而不显示自己的功德。然而,内心的残忍会因一点小事而突然发作,仍然和过去一样。青年们仰慕他的行为,也经常替他报仇,但不使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仗着郭解的势力,和人饮酒时,叫那人干杯。那人没有这样的酒量,他就强行灌那人。那人大怒,拔出刀来杀死了他,逃亡而去。郭解姐姐大怒说:“凭着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能抓不着?”她把儿子的尸首抛弃在大道上,不埋葬,打算用这样的办法来侮辱郭解。郭解派人侦察到了凶手的住处。凶手害怕了,自己回来,把实情都告诉了郭解。郭解说:“您杀他是应该的,我们的孩子没道理。”于是放了凶手,归罪于自己姐姐的儿子,就把他收敛起来埋葬了。大家听到这件事,都称赞郭解的义气,更加归附于他。
郭解出入之时,大家都回避他。唯独有一个人箕踞而坐着看他,他派人去问那人姓名。宾客们打算杀掉那人。郭解说:“在自己的乡里中以至于不被人尊敬,是我的道德不完善,他有什么罪!”于是私下对县尉属吏说:“这个人,是我所急需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官吏都没有找这个人。这个人感到奇怪,一问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他免掉差役。这个原来箕踞而坐的人于是就袒裸着上身去谢罪。青年们知道了这件事,更加仰慕郭解的作为。
洛阳有彼此相仇的两家,当地十多个贤人豪杰都从中调停过,但始终没有说服双方。有人就来找郭解。郭解夜间去见这两个仇家,他们勉强接受了他的调停。郭解就对他们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我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在夜间离去,不叫别人知道,说:“这里已经用不着我,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态度恭敬,从不敢乘车进入轵县县衙。到旁的郡国替人请托事情,可以解脱的,设法解脱;不可以解脱的,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然后才敢吃饭。因此大家非常尊敬他,争相为他效劳。县里的青年和邻近县里的贤人豪杰,常常半夜里到他家,用十几辆车,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
到茂陵迁徙豪富的时候,郭解家贫,不够迁徙的资产标准,官吏感到棘手,但又不敢不迁徙他。卫将军替他说话:“郭解家贫不够迁徙的标准。”皇上说:“一个普通百姓的权势大到使将军替他说话,这说明他的家不贫。”郭解家就这样被迁徙了。大家出钱一千多万给他送行。轵县人杨季主的儿子做县掾,检举迁徙郭解。郭解哥哥的儿子杀了杨掾的头。由此以后,杨家与郭家就成了仇敌。
郭解入关后,关中的贤人豪杰,不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和他结交。郭解为人矮小,不喝酒,外出时从不骑马。后来杨季主又被杀。杨季主家里人上书,又有人把上书的人杀在宫门处。皇上听到了这件事,就命令官吏逮捕郭解。郭解逃亡了,他把自己的母亲和家室安置在夏阳,只身跑到了临晋。临晋人籍少公过去并不认识郭解,郭解冒昧求见,请求帮助他出关。籍少公帮助郭解出了关,郭解转入太原,郭解逃亡时,常常把自己的去向告诉接待他的主人。官吏追捕他,跟踪到了籍少公。籍少公自杀,线索中断。此后很久才抓到郭解。深入究治他所犯的罪,被他杀死的那些人,都在赦免令以前。轵县有个儒生在陪着使者闲坐时,见有人称颂郭解,便说:“郭解专门以奸邪触犯国家的法律,哪里称得上贤德!”郭解的门客听到了这件事,杀了这个儒生,割了他的舌头。官吏要求郭解对这件事负责,而郭解实在不知道杀人的人是谁。杀人的人也就再无踪迹,无法知道他是谁。官吏上奏郭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说:“郭解以一个普通百姓,行侠义,弄权势,因为一点小事就杀人,他虽然不知道这件事,但他的罪行比亲自杀人还要大。应当拟以大逆不道罪。”于是将郭解一家灭门。
从此以后,行侠的人很多,但都傲慢不值一提。但是,关中长安的樊仲子、槐里的赵王孙、长陵的高公子、西河的郭公仲、太原的卤公孺、临淮的兒长卿、东阳的田君孺,虽然行侠而待人恭顺,有退让君子的风度。至于像北路的姚某,西路的杜姓诸人,南路的仇景,东路的赵他、羽公子,南阳的赵调等人,不过是老百姓中的盗跖罢了,哪里值得称道!这都是从前朱家那样的人引以为耻的。
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相貌不及一般人,言谈也没有可取之处。然而天下无论好人或坏人,也不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仰慕他的名声,行侠的人都引以为荣。俗话说:“如果一个人以美好的名誉来作为自己的容貌,哪还有衰老终结的时候呢?”唉,可惜啊!
上一篇:《唐·杜甫·又呈吴郎》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下一篇:《宋·陆游·游山西村》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