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天时不如地利①》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12),亲戚畔(13)之。多助之至,天下顺(14)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5)。
【注释】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地利,指有利的地理条件。至于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等条件,古人往往认为非人力所能及,或者用迷信观点来理解,笼统的称为天时。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那样小)的内城。城,指内城,有城墙。
〔七里之郭〕方圆七里的外城。郭,指外城,也有城墙。
〔环〕围,用兵包围。
〔池〕城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指甲衣(皮革制的甲胄)。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扔下。去,离开。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指限制。域民,使动用法,把人民限制在本国领域内。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巩固。固国,使动用法,使国家巩固。
(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威,震慑。兵革之利,武器的精良,指武力强大。
(12)〔之至〕到了极点。之,动词,到。至,极点。
(13)〔畔〕通“叛”,背离,反对。
(14)〔顺〕归顺,服从。
(1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有,或。
【译文】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从各个方向攻打它,但是不能取胜。包围着从各个方向攻打,总会得到有利于进攻的天时了。然而不能取胜,这就是天时比不上地利。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多,(结果)放弃城池而逃走,这就是地利比不上人和。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能单靠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单靠山河的险要;征服天下,不能单靠武器的坚利。坚持正义的人就能得到多方面的帮助,违背正义的人必然陷于孤立。孤立到了极点时,亲戚都背叛了他。多方面的帮助到了极点时,天下的人都顺从他。用天下都顺从的人来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上一篇:《荀子·天论(节选)》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下一篇:《唐·刘长卿·听弹琴》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