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秀氏将伐颛臾》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11)之臣也。何以(12)伐(13)为(14)?”冉有曰:“夫子(15)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16)有言曰:‘陈(17)力就(18)列(19),不能者止。’危(20)而不持(21),颠(22)而不扶(23),则将焉用彼相(24)矣?且尔言过矣。虎兕(25)出于柙(26),龟玉(27)毁于椟(28)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29)而近(30)于费(3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32)夫(33)舍(34)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35)有家(36)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37)。夫(38)如是(3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40)德以来(41)之。既来之,则安(42)之。今由与求也,相(43)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44)而不能守(45)也,而谋动干戈(46)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47)之内也。”
【注释】季氏:季孙氏,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
颛臾(zhuān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冉有、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见:谒见。
事:指军事行动。
无乃:这里有“恐怕要”的意思。
是:代词,复指宾语“尔”。
过:责备。
先王:指周之先王。
东蒙主:主祭东蒙山神的人。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四十里,西南接费县界。主,主祭人。
(11)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12)何以:为什么。
(13)伐:攻打。
(14)为:语尾助词。
(15)夫子:季康子。
(16)周任:古代的史官。
(17)陈:陈列,施展。
(18)就:担任。
(19)列:位次,职位。
(20)危:危险,这里指站不稳。
(21)持:把着。
(22)颠:跌倒。
(23)扶:搀着。
(24)相(xiàng):扶着瞎子走路的人。
(25)兕(sì):独角犀。
(26)柙(xiá):关猛兽的笼子。
(27)龟玉:龟甲和玉器,都是宝物。
(28)椟(dú):匣子。
(29)固:指城郭坚固。
(30)近:靠近。
(31)费:季氏的私邑,即今山东费县。
(32)疾:痛恨。
(33)夫:代词,那种。
(34)舍:舍弃,撇开。
(35)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36)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37)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38)夫:句首语气词。
(39)如是:如此。
(40)文:文教,指礼乐。
(41)来:使……来(归附)。
(42)安:使……安定。
(43)相(xiàng):辅佐。
(44)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45)守:守国,保全国家。
(46)干戈:指战争。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
(47)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所立的作为屏障的小墙。常用来指内部。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上下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却在自己内部啊。”
上一篇:《唐·王维·辛夷坞》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下一篇:《韩非子·五蠹(节选)》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