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导读
《生于忧患, 生死安乐》 选自 《孟子告子下》, 是一篇论证严密、 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 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 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 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着, 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 安乐则亡的道理。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 “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 的结论。 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 逐层推论, 使文章紧凑, 论证缜密; 此外, 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 既使语气错落有致, 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 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课文注译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3),管夷吾举于士(4),孙叔敖举于海(5),百里奚举于市(6)。
故天将降大任(7)于是人也(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9),空乏(10)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1),所以(12)动心忍性(13),曾益(14)其所不能。
人恒(15)过(16)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17)而后作(18),征于色(19)发于声(20)而后喻(21)。入(22)则无法家拂士(23),出(24)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25)而死于安乐(26)也。
(1) 〔舜发于畎亩之中 〕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 , 三十岁时 , 被尧起用 , 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位 。 发 , 被任用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傅说原在傅岩的地方作泥水匠 , 为人筑墙 , 殷王武丁探访到他 , 用他为相 。 举 , 被举用。 (3)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 西伯 (周文王) 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4) 〔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 (夷吾) 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 公子小白 (齐桓公) 和公子纠争夺君主, 纠失败了, 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 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 即用他为相。 (5) 〔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 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 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 用他为令尹。 (6)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 春秋时期虞国大夫。 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 又逃到楚。 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 用为大夫, 所以说举于市 (市井之间)。 (7) 〔任〕 责任, 担子。 (8) 〔也〕 这个词用在前半句的末了, 表示停顿一下, 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9) 〔饿其体肤〕 使他受饥, 以致肌肤消瘦。 饿, 使动用法。 (10) 〔空乏〕 资财缺乏。 (11) 〔行拂乱其所为〕 所行不顺, 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为, 行为。(12) 〔所以 〕 用来 。 (13) 〔动心忍性 〕 使他的心惊动 ,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 动 , 使动用法 。 (14) 〔曾益〕 增加。 曾, 同 “增”。 (15) 〔恒〕 常。 (16) 〔过〕 这里意思是犯过失。 (17) 〔衡于虑〕 思虑堵塞。 衡, 同“横 ”, 梗塞 , 指不顺 。 (18) 〔作 〕 奋起 , 指有所作为 。 (19) 〔征于色 〕 征验于颜色 。 征 , 征验 。 (20) 〔发于声〕 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1) 〔而后喻〕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喻, 明白。 (22) 〔入〕 在里面, 指国内。(23) 〔法家拂士〕 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 拂 , 同 “弼 ”。 (24) 〔出 〕 在外面 , 指国外。 (25) 〔生于忧患〕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26) 〔死于安乐〕 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问题与探究
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 “仁政” 主张的具体体现?
2.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中提出担当大任的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 请查找相关资料, 补充一些现当代生活中的例子, 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链接
冯道论治国
司马光
九月, 上与冯道从容语(2)及年谷屡登(3), 四方(4)无事。 道曰: “臣尝(5)记昔在先皇幕府, 奉使(6)中山, 历井陉之险, 臣忧马蹶(7), 执辔甚谨, 幸而无失(8); 逮至(9)平路, 放辔自逸, 俄至颠陨。 凡为天下者, 亦犹是(10)也。” 上深以为然(11)。 上又问道:“今岁(12)虽丰(13), 百姓赡足否?” 道曰: “农家岁凶(14)则死于流殍(15), 岁丰则伤于谷贱(16); 丰凶皆病(17)者, 惟农家为然。 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18)新谷。 医得眼下疮, 剜却心头肉。’ 语虽鄙俚(19), 曲尽田家之情状。 农于四人(20)之中最为勤苦, 人主(21)不可不知也。” 上悦, 命左右录(22)其诗, 常讽诵之。
注释:
(1) 〔上〕 指后唐明宗李嗣源。 (2) 〔从容语〕 闲谈。 (3) 〔登 〕 庄稼成熟 , 指丰收 。 (4) 〔四方〕 此指全国、 天下。 (5) 〔尝〕 曾经。 (6) 〔使〕 出使。 (7) 〔蹶〕 仆倒。 (8) 〔失〕 闪失。 (9)〔至 〕 等到 。 (10) 〔是 〕 代词 , 这种情况 。 (11) 〔 为然 〕 认为正确 。 (12) 〔 今岁 〕 今年 。 (13)〔丰 〕 丰收 。 (14) 〔凶 〕 指收成不好 。 (15) 〔殍 (piǎo)〕 饿死 。 (16) 〔贱 〕 价格低 。 (17) 〔病 〕受苦。 (18) 〔粜 (tiào)〕 卖出粮食。 (19) 〔鄙俚〕 粗俗。 (20) 〔四人〕 指士、 农、 工、 商四种人。(21) 〔人主〕 国君。 (22) 〔录〕 抄录。
译文:
九月, 皇上和冯道闲谈谈到庄稼连年丰收, 天下太平无事。 冯道说: “我曾记得在先皇幕府中时, 我奉命出使中山, 路经井陉那一险路, 我怕马摔倒, 握着缰绳十分谨慎, 幸好没有闪失; 等到了平路, 就放开缰绳让马奔跑起来, 不久就摔下马来了。凡是治理天下的, 也类似这种情况啊。” 皇上认为这话很正确。 皇上又问冯道说: “今年虽然丰收了, 老百姓生活富足了吗?” 冯道说: “农民在收成不好时就流浪饿死, 年景丰收了又因粮价低而受伤害; 丰收歉收都受苦的, 只有农民是这样。 我记得聂夷中进士的诗说: ‘二月里就得卖掉新的蚕丝, 五月里就得卖掉刚收的粮食; 治好了眼前的疮, 却剜下了心头的肉。’ 诗的语言虽然粗俗, 却委婉地写尽了种田人家的情况。 农民在士农工商四种人中, 是最辛勤劳苦的, 当国君的不可不知道啊!” 皇上听了很高兴, 命令左右的人抄下聂夷中的这首诗, 经常背诵它。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苦其心志 ( ) 人恒过 ( ) 而后作 ( )
常讽诵之 ( )俄至颠陨 ( )域民 ( )
征于色 ( )衡于虑 ( )委而去之 ( )
亲戚畔之 ( ) 放辔自逸 ( )动心忍性 ( )
种植不时 ( ) 法家拂士 ( )惟良田不然 ( )
二、 请找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
1. 例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A. 委而去之 B. 曲尽田家之情状
C. 寡助之至 D. 天时又次之
2. 例句: 环而攻之而不胜 ( )
A.而后喻 B.而死于安乐也
C. 委而去之 D. 知而不争
3. 例句: 惟农家为然 ( )
A. 秦王怫然怒 B.然天可不必
C. 上深以为然 D. 惟良田不然
三、 阅读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文, 回答下列问题。
1.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作者看来, 一个人经受艰难痛苦的磨炼, 益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由个人推论升华到国家, 论证 “死于安乐” 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划分下列一组排比句的朗读节奏 (用 “ / ” 表示)。
(1)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 劳 其 筋 骨 , 饿 其 体 肤 ,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
(2) 上 与 冯 道 从 容 语 及 年 谷 屡 登 。
5. “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和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两句分别从人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两方面来论述__________的道理, 进而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用原文原句回答, 将其翻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冯道谈 “奉使中山, 历井陉之险”, 是一种______________手法, 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四、 阅读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一文,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作者看来, “人和” 最为重要, 如何才能得到 “人和” 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的 “得道者” 是指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写 “攻势” 之大、 之猛的句子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美国倚仗其强大的军事和科技力量到处称王称霸, 遭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反对, 这恰好印证了本文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 “ / ” 标出下面句子中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 。
故 君 子 有 不 战 , 战 必 胜 矣 。
7. 比较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中谈到的 “天时、 地利、 人和” 与 《天时、 地利、人和》 中的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
下一篇:鱼我所欲也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