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
课文导读
郦道元 (? —527), 字善长, 范阳涿县 (今河北涿州) 人。 青少年时代在青州度过。 北魏孝文帝太和中, 官尚书祠部郎中、 尚书主客郎中、 治书侍御史。 宣武帝朝,历仕冀中镇东府长史、 颍川太守、 鲁阳太守, 延昌四年 (515), 因故罢官。 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 复出, 授河南尹。 孝昌二年 (526) 为御史中尉, 执法严峻, 结怨于汝南王元悦。 次年, 雍州刺史萧宝夤反, 元悦借故举道元为关右大使, 卒被执遇害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博览, 著有 《水经注》 40卷。 尚有 《本志》 13篇及 《七聘》 诸文,今皆亡佚。
《水经》 是魏晋时人所著 (旧题汉桑钦撰) 的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 郦道元博采汉魏以来文献碑刻, 考证经文正误, 叙述了一千多条水道的源流经历、 山川名胜,引用书籍多至437种, 极大地丰富了原书。 《水经注》 虽属于地理著作, 但描写委婉曲折, 文字峻洁明丽, 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
本文节选自 《水经注·江水》, 是 “又东过巫县南, 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句注释中的一段。 先以 “自三峡七百里中” 点明地点和范围, 接用26字概写巍峨绵亘、 隔江对峙的三峡总貌, 重点在山。 然后分用三小节描写夏季、 冬春和秋季的景色, 刻意写水。 既能纵览乾坤从大处落墨, 又能别具只眼而洞察幽微, 缓急相间, 动静相生, 笔依物转, 情随景迁, 于寥寥150余字中, 历历如绘地再现了三峡 (主要是巫峡) 的险峻奇秀。
全文可分两层:
第一层 (“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日”), 总写三峡山势, 突出三峡两岸山岭绵延峻峭, 也从侧面写出了河谷之窄。
第二层 (“至于夏水襄陵……猿鸣三声泪沾裳”), 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课文注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2)无阙(3)处。重岩(4)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5)夜分,不见曦(6)月。
至于(7)夏水襄(8)陵,沿溯(9)阻绝。或(10)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11)乘奔(12)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13)绿潭,回清(14)倒影,绝(15)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16)其间。清荣峻茂,良(17)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18)旦,林寒涧肃(19),常有高猿长啸,属引(20)凄异,空谷传响,哀转(21)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22)泪沾裳。”
(1)〔自〕 介词, 从, 由。 这里有 “在” 的意思。 (2)〔略〕 全。 (3)〔阙〕 通 “缺”, 空缺。 (4)〔岩〕 高峻的山。(5) 〔亭午 〕 正午 。 (6) 〔曦 〕 阳光 , 这里指太阳 。 (7) 〔至于 〕 连词 , 用于句首 , 承接上下文 , 可不译 。(8) 〔襄〕 冲上, 漫上。 (9) 〔沿溯〕 沿, 顺流而下。 溯, 逆流而上。 (10) 〔或〕 有时。 (11) 〔虽〕 连词, 即使。(12) 〔奔〕 动词用作名词, 指善跑的马 。 (13) 〔素湍 〕 雪白的急流 。 素 , 白色 。 湍 , 急流的水 , 形容词作名词 。(14) 〔回清 〕 回旋着清波 。 清 , 清澈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清波 。 (15) 〔 绝 〕 非常 。 (16) 〔 飞漱 〕 飞流冲荡 。(17) 〔良〕 确实, 实在, 副词。 (18) 〔霜〕 名词用作动词, 指结霜。 (19) 〔肃〕 寂静。 (20) 〔属引〕 接连不断。(21) 〔转〕 通 “啭”, 婉转。 (22) 〔三声〕 非确指, 几声。
问题与探究
1. 归纳三峡的特点, 注意动静结合的手法。
2. 试将本文和李白的 《早发白帝城》 比较, 谈谈自己的感受。
文章链接
雁荡山
沈括
温州雁荡山(2),天下(3)奇秀,然自古图牒(4),未尝(5)有言(6)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7)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8),阿罗汉(9)诺矩罗居震旦(10)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11)。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12)云漠漠(13),龙湫宴坐(14)雨蒙蒙”之句。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驿,前瞰(15)大海,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16)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17)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又有经行峡、宴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18)之也。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19)遍,独不言此山,盖(20)当时未有雁荡之名。余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21)崖巨谷,不类(22)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23)望之,都无所见(24);至谷中则森然(25)干(26)霄。原(27)其理,当是为(28)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29)与地平,以至(30)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31)龛岩(32),亦此类耳(33)。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34)及百尺,迥然(35)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36),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37)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注释:
(1) 〔温州〕 古代州名, 现浙江温州一带。 (2) 〔雁荡山 〕 在浙江东南部 。 (3) 〔天下 〕 古时指的是中国范围的全部土地。 (4) 〔图牒〕 图谱、 图表, 这里指地理方面的著作。 (5) 〔未尝〕 未曾。(6) 〔言〕 记载。 (7) 〔方〕 才。 (8) 〔西域书〕 泛指有关佛教的著作。 (9) 〔阿罗汉〕 梵语, 圣者,得道的意思。 (10) 〔震旦〕 古代印度称中国为 “震旦”。 (11) 〔龙湫〕 雁荡山著名的大瀑布。(12)〔雁荡经行〕 即 “经行于雁荡”。 (13) 〔漠漠〕 形容云密布的样子。 (14) 〔龙湫宴坐〕 即 “宴坐于龙湫”。 宴坐, 静坐。 (15) 〔瞰(kàn)〕 俯视。 (16) 〔始〕 才。 (17) 〔以为〕 即 “以之为”, 把它当做。 (18) 〔名〕 命名。 (19) 〔殆〕 副词, 几乎。 (20) 〔盖〕 连词, 承接上文, 有追索原因之意,可译为 “大概由于”。 (21) 〔穹〕 高。 (22) 〔类〕 像。 (23) 〔岭外〕 指雁荡山周围。 (24) 〔所见〕看到的东西。 (25) 〔森然〕 形容山峰峭拔林立的样子。 (26) 〔干 (gān)〕 冲, 犯。 (27) 〔原〕 推究。 (28) 〔为 (wéi)〕 介词, 表被动关系。 (29) 〔适〕 恰好。 (30) 〔以至〕 甚至。 (31) 〔植土〕指沟壑两边高耸笔直的土层。 (32) 〔龛岩〕 底部凹陷的岩石, 样子像佛龛。 (33) 〔耳〕 语气词, 罢了。 (34) 〔动〕 动不动, 往往。 (35) 〔迥然〕 高远的样子。 (36) 〔雁荡具体而微者〕 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具体, 形容事物的各组成部分都完备。 (37) 〔为……所〕 “为” 引出施事者,“所” 后面是其动作行为。
译文:
温州雁荡山 (是) 天下奇特、 秀丽的山, 但是自古以来的地图地理资料 (对雁荡山)都不曾有记载。 (宋代) 祥符年间, 因为要建造玉清宫, 开山砍伐木材, 才有人发现这座山, 这时还没有山名。 根据西域书 (记载), 圣者诺矩罗, 住在中国东南大海边的雁荡山芙蓉峰的龙湫。 唐朝和尚贯休写的 《诺矩罗赞》, 有 “雁荡经行云漠漠, 龙湫宴坐雨蒙蒙” 的诗句。 这 (座) 山南有芙蓉峰, 峰下 (有) 芙蓉驿, 向前 (可以) 俯视大海, 但(当时一般人) 不知道雁荡、 龙湫所在的地方, 后来 (宋代) 因为采伐木材, 才开始见到这 (座) 山。 山顶有 (一个) 大湖, 传说把它当做雁荡; (山) 下有两 (个) 水潭, 就把它当做 (大、 小) 龙湫。 还有经行峡、 宴坐峰, 都 (是) 后来人们根据贯休的诗句来命名的。 (南朝宋诗人) 谢灵运任永嘉太守的时候, 所有永嘉 (一带) 的山水, 几乎都游历遍了, 唯独没有谈到这 (雁荡) 山。 (这是) 因为当时还没有雁荡山这个名称。 我观察雁荡山许多山峰, 都陡峭、 挺拔、 险峻、 怪异, 向上耸立 (约) 千尺 (高), 高大的山崖和巨大的沟谷, 与其他山很不相同。 (雁荡山许多山峰) 都包容在 (周围的) 一些山谷里面, 从周围山地外面远望这些山峰, 什么也看不到; 走到山谷里面, 才 (看到这些山峰) 峭拔林立, 直冲云霄。 推究它 (形成) 的道理, 应当是被山谷里的大水冲刷,沙土都冲走了, 唯独 (剩下这些) 巨大的岩石巍然挺立 (在那里)。 像大小龙湫、 水帘、初月谷之类, (也) 都 (是) 水流冲刷 (而成) 的洞穴。 从下面望这些山峰, 是高耸的岩石峭壁, 从上面看这些山峰, (它们) 恰好跟周围山地一样高, 甚至这许多山峰的顶部, 还低于周围山地的地平面。 世界上溪谷里水流冲刷的地方, 都有高耸直立的土层和底部凹陷像神龛的岩石, 也 (就是) 这一类 (情况) 罢了, (它们和雁荡山谷里的许多山峰的成因, 原理是相同的。) 现在的成皋、 陕西的大山涧中, 高耸直立的土层往往高达百尺, 高高地耸立着, 也 (可算是) 形体齐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只是这里是黄土的,那里是石质的罢了。 (雁荡山许多山峰) 既然不是挺立在平地之上, 而是被深谷老林所掩蔽, 所以古人没有发现它, 谢灵运没有到过 (这里), 从事理上说是不值得奇怪的。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略无阙( )处 重岩叠嶂( ) 不见曦( )月
沿溯( )阻绝 素湍( )绿潭 绝 ( )多生怪柏
飞漱( )其间属( )引凄异 哀转( )久绝
二、 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1. 阙______________ 阕______________
2. 溯______________ 朔______________
3. 湍______________ 喘______________
4. 漱______________ 嗽______________
5. 峻______________ 竣______________
三、 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沿溯阻绝( ) A. 逆流而上; B. 顺流而下; C. 流动
2.或王命急宣( ) A. 或者; B. 有的人; C. 有时候
3.虽乘奔御风( ) A. 虽然; B. 尽管; C. 即使
4. 不以疾也( ) A. 因为; B. 认为; C. 如
5.良多趣味( ) A. 实在; B. 好; C. 比较
6.前瞰大海( ) A. 前面; B. 向前; C. 到前面
7. 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 A. 被; B. 当作; C. 是
四、 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
1.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是从正面写出三峡的险恶。 ( )
2. “素湍绿潭, 回清倒景”, 是写俯视所见; “绝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是写仰视所见。 ( )
3. 文中对三峡的景色描写动静结合, 例如 “湍” 和 “潭”、 “回流” 与 “倒影 ”、“绝 ” 与 “飞瀑” 即是。 ( )
五、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一致的是 ( )
例: 每至晴初霜旦
A.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B. 处处志之
C.石青糁之
D.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六、 翻译下列句子。
1.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又有经行峡、 宴坐峰, 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予观雁荡诸峰, 皆峭拔险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三峡》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 特点; 写水,则描绘了_______的不同景象。
上一篇:石壕吏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
下一篇:答谢中书书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