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卖炭翁(白居易·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作家作品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二、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两个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
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三、词语注释
[1]卖炭翁:此篇选自《白氏长庆集》。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3]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4]苍苍:灰白色,形容鬓角的头发花白。
[5]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6]可怜:使人怜悯。
[7]愿:希望。
[8]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9]困:困倦,疲乏。
[10]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11]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12]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3]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4]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15]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16]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17]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18]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四、问题设计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答: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答: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3.“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答:心理。自己身上“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5.“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一尺雪”说明什么?这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卖炭翁的?
答:雪大,路必难行。行动。
6.“衣正单”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最严寒的拂晓就“驾炭车”而行呢?
答:说明老人满怀希望,想卖个好价钱,实现“衣食”的愿望,卖炭心切。
7.“辗冰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冰冻路滑道难走,车速必然很慢。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
8.“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答:“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多么不容易啊!
9.“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
答: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
10.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答:动词有“把”“称”“叱”“牵”。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11.“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答: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12.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答:“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13.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答:可怕的宫市制度!
五、主旨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节诗写卖炭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节诗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上一篇:《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汉)》中考必背古诗文集锦
下一篇:《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中考必背古诗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