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
十年春,齐帅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出兵应战。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同乡人说:“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入朝拜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去同齐国作战?”庄公答道:“衣食一类用来养生的物品,我不敢独自享用,必定要分一些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每个民众,他们不会跟从您去作战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宝玉和丝绸,我不敢夸大,一定要忠实诚信。”曹刿答道:“这种小信不足以使鬼神信任,鬼神是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官司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按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心尽力为民办事的表现,可以凭这个同齐国打仗。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您一同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同齐军交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已经击了三通鼓。曹刿说:“可以出兵了。”齐军被打得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击。曹刿说:“还不行。”他下了车,察看齐军车轮的印迹,然后登上车,扶着车轼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开始追击齐军。
鲁军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凭的全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便耗尽了。敌方的勇气耗尽时,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会取胜。大国用兵作战难以预测,我担心他们设兵埋伏。后来,我看出他们的车轮印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二、作家作品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三、词语梳理
(一)重点词解释
[1]齐师:齐国的军队。师:军队。
[2]伐(fá):讨伐,攻打。我,指鲁国。
[3]肉食者:指有权位的贵族。
[4]间(jiàn):参与。
[5]鄙:浅陋,无知,鄙陋指目光短浅。
[6]乃:于是,就。见:拜见。
[7]何以战:即“以何战”。以:用,凭,靠。
[8]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个人)专有。
[9]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于人”,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大臣。
[10]对:应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1]徧:同“遍”,遍及,普遍。
[12]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和丝织品。
[13]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4]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向神禀报)。信,信实,这里指对神说实话。
[15]小信未孚(fú):孚,信任,为人所信服。
[16]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7]狱:案件。
[18]虽:即使。
[19]察:详审,细究,仔细审查。
[20]情:(以)实情判断。
[21]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一类。
[22]公与之乘:之,指曹刿。
[23]于:在。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
[24]鼓:击鼓进军。
[25]败绩:大败。
[26]驰:驱车(追赶)。
[27]辙(zhé):车轮碾过的痕迹。
[28]轼:车厢前边的横木,供扶手用。
[29]逐:追赶、追击。
[30]既克。既,已经。克,战胜,攻下。
[31]故:原因,缘故。
[32]再:第二次。
[33]夫(fú)战,勇气也:“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4]一鼓作气:作,振作。鼓,击鼓。
[35]竭:(士气)枯竭。
[36]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7]伏:埋伏。
[38]靡(mĭ):倒下。
[39]测:估计,推测。
[40]民弗从也;弗:不。从:听从。
(二)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隙
[2]小大之狱;
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报
今义:增加
[4]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今义:为革命事业献身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古义:鄙陋,浅陋,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
[6]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7]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第二次
[8]齐师伐我;
伐:古义:进攻
今义:砍伐
[9]齐师伐我;
师:古义:军队
今义:师长
(三)一词多义
[1]从:①民弗从也(听从)。
②战则请从(跟从)。
[2]间:①又何间焉(参与)。
②其间千二百里(间隔)。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3]请:①曹刿请见(请求)。
②战则请从(请允许)。
[4]作:①一鼓作气(振作)。
②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5]属:①忠之属也(shŭ类)。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zhŭ连缀,连续)。
[6]夫:①夫战,勇气也(fú句首发语词,表示抒发议论)。
②荷担者三夫(fū成年男子)。
[7]故:①问其故(原因)。
②故克之(所以)。
③公问其故(其中)。
[8]其:①其乡人曰(他的)。
②下视其辙(他们的)。
[9]之:①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
②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
③小大之狱(的,结构助词)。
④公将鼓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⑤公将驰之(代词,指齐军)。
[10]以:①何以战(凭借,用、靠)。
②必以情(按照)。
③必以分人(把)。
④必以信(用)。
[11]于:①战于长勺(在)。
②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12]焉:①惧有伏焉(于此,兼词)。
②又何间焉(呢,语气词)。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
[2]公将鼓之:鼓:击鼓,名词作动词
[3]惧有伏焉:伏:伏兵,动词作名词
(五)通假字:
徧:通“遍”,遍及,普遍。
四、问题设计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取信于民,具体来说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齐人三鼓后。开始追击的时机是齐人辙乱旗靡时。
2.“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战争的双方和性质,其中的“我”是指鲁国。
3.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写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二层:写曹刿见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5.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6.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政治上取信于民。
7.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8.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9.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①为下文写庄公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0.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1.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或: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②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12.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三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①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②既克,公问其故。
13.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答: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5.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答:分两层。第一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五、成语积累
[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后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2]彼竭我盈:对方的勇气耗尽了,我方的士气正高涨。
[3]辙乱旗靡:车迹杂乱,军旗倒覆。形容军队溃败之状。
[4]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竭耗尽。
六、主旨
本文记叙的是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前提条件,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刿强烈的爱国热情,英明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上一篇:《春望(唐·杜甫)》中考必背古诗文集锦
下一篇:《望岳(杜甫·唐)》中考必背古诗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