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1]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2],秋来处处割愁肠[3]。
若为化得身千亿[4],散上峰头望故乡[5]。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注释】
[1]与:同。浩初:诗人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上人:和尚的尊称。亲故:亲戚、故人。
[2]畔:边,侧。似:有如。剑铓: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3]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4]若:假若。化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诗人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千亿:极言其多。
[5]散上:飘向。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
【译文】
海边的山峰如同锋利的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愁苦的心肠。如果把自己的愁肠割成千万份,把自己的身子化成千万份的话,当随风飘落在山峰上的时候仍然注视着一个地方——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凄苦的思乡诗,诗中表现的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令人不忍卒读。同时这也是一首哀怨诗,诗中所表达的被贬谪的愤激不平让人肝肠寸断。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来描述思乡的感受,在诗人眼里,海边的尖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在一点一点割着诗人愁苦的心肠。下面两句通过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道出了原委,任凭锋利的剑芒把自己一点一点地割碎,一点一点地散落在异乡的山峰上凝视故乡,这就把诗人埋藏在心底的被贬远离家乡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倾吐了出来。
【思考与练习】
1.本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本诗的题目?
上一篇:《《礼记》一则》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
下一篇:《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