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1],介之推[2]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内外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3],而二三子[4]以为己力,不亦诬[5]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6]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7]?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作品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注释】
[1]晋侯:晋文公。从亡者:跟随晋侯一起逃亡的人。
[2]介之推:晋国贵族。相传他隐居绵山,晋文公曾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他与母亲誓不出山被烧死,后人因此用寒食禁火的风俗来纪念他。
[3]天实置之:实在是上天所立,君命天授。置:立。
[4]二三子:那几个人,指“从亡者”。
[5]诬:欺罔。
[6]义:把什么看作正义。用作动词。
[7]怼:怨恨。音“对”。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禄位,禄位也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国君还健在。惠公、怀公都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抛弃了他们。上天不绝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的安排,而那几个人却以为是他们的力量(使文公如愿即位),这不是欺罔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被称之为盗,更何况贪天之功以为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罪过视为正义,上面的人对欺骗大加赏赐;上下相互欺蒙,这就难和他们相处了。”介之推的母亲说:“你何不也去求赏?不求而死能怨谁呢?”介之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去效仿,错误就更大了。而且既已口出怨言,不能再去吃他的俸禄了。”他母亲又说:“也让他知道一下,怎样?”介之推回答说:“话语,是身体的纹饰;身体将要隐藏,哪里还用得着纹饰?要是这样做便是求显露了。”他母亲说:“你能像你说的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去过隐居的生活。”于是母子隐居而死。
晋文公到处寻找他们,可哪儿也找不着,就把绵上的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说:“用这来记下我的过错,并且表彰道德高尚的人。”
【赏析】
本文着重记载的是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表达了他不苟富贵的高尚品格。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人间世相的失望与感慨。母亲的三番设问,其实是逐层深入地试探儿子内心的隐秘,亦即考验儿子拒绝赏禄的坚定程度。立意新颖,笔法独特,既表现了介之推忠于自己的情操,决不迁就世俗的坚强品格,也表现了其母忠贞自守的高风亮节。巧关两面,母子相得益彰,同时反映出晋文公改过爱贤的高尚品格。
【思考与练习】
1.晋侯说“以志吾过”,从文中看,他的“过”是什么?
2.联系全文,说说介母为什么要与儿子“偕隐”?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上一篇:(清)刘蓉《习惯说》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
下一篇:(宋)王安石《伤仲永》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