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释〕 为无为:是说任其自然,把无为当作为。 味无味:以无味当作味。王弼注:“以恬淡为味”。 大小多少:蒋锡昌认为,“不可解,当有误文”。马叙伦认为“是古注文”(《老子校诂》)。 德:恩德。怨:怨恨。 图:考虑、处理。 作:开始。 诺:允诺、应许。
〔鉴赏〕 本章老子在“无为”的宗旨下,讲圣人如何处事治世。老子首先指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由此主张人处理事情须从细易入手,但又不可将事情看得太容易,只有心存困难才能免于困难和“终无难”。
正是因为如此,本章被魏源认为是“明无为而无不为之旨”的(《老子本义》)。为何讲是“明无为而无不为之旨”的?这在魏源看来老子所谓的“无为”,“非徒断之见,托诸空言而已”,老子的“无为”并非真的“无为”,实际上是有所为的,只不过与众人有所不同罢了。王道说:“众人所为者有为之事,圣人所为者无为之道。”(引自魏源《老子本义》)这就说明老子处事有为必与众人不同,表现在这里,老子能图其难于易之时,为其大于细之时;这是因为老子知道天下之事始易而终难,始细而终大,所以老子提醒人们处理艰难之事要从细易入手。但老子又与人不同的是,当他面临细易之事时,却从不掉以轻心;为了使事情“成其大”,老子将内心思虑始终落实在“小”(细心)上,这照吴澄说来:“心之大小,始小之时,心固不敢自以为大,即已大而此心亦终不改,始终皆能自小,所以能成其大也。”(《道德真经注》)用现代话来说是做事始终以“一种慎重的态度,谨密周思,细心而为”(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这样事情没有不成功的。
同样,为了使事情“终无难”,老子将内心思虑始终落实在“难”上,吴澄解释说:“心之难易,始多易者终必多难;是以圣人虽当始易之时而心犹难之,始终不敢易,所以终无难。”这用现代话来说是做事如能“看到困难并重视困难,就能免于困难”(任继愈《老子新译》)。这就是老子说的“终无难”。
而上述这些,正说明老子处事治世的不同凡响处;也正因为有这些,所以老子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中人们也能看到蕴含着的辩证法,即“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上一篇:《六十七章·老子》原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六十九章·老子》原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