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处下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1]。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2]。
故坚强者死之徒[3],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
木强则兵[4]。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释】
[1]坚强:指人死了以后身体强硬。
[2]枯槁:枯萎残败。
[3]死之徒:属于死亡的一类。徒,类。
[4]兵:另有作“木强则折”。
【译文】
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灵活的,
死亡后身体就变得坚固僵硬了。
万物草木有生命的时候形质是柔软脆弱的,
死了就变得干枯残败了。
所以说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
柔弱的东西属于有生命的一类。
因此,兵强则败,
木强则被伐被烧。
所以强大处于下位,柔弱居于上位。
【解析】
这一章老子以人和植物的生死状态来说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人在活着的时候,面色红润,身体灵活,胳膊和腿都能屈能伸,行动自如。而一旦死去,身体就会变得僵硬,就会变成冷冰冰、硬邦邦的一具死尸。这话听起来很是让人难受,可这毕竟是事实,是任何人也无法摆脱的命运,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违逆。老子紧接着人的生死而谈到了植物的生死状态,植物在生的时候,枝繁叶茂,鲜活美丽,而一旦死亡就会形容枯槁、僵硬易折。无论是人还是花草树木活着的时候是柔弱的,而死后就变得刚强、坚硬了。因此,老子概括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说僵硬、刚强是通向死亡的途径,而柔弱、卑下是通向生的途径。
为人之道
狄仁杰以弱服强自保命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她以严刑峻法、奖励告密等手段,实行高压统治,对抱有反抗意图的李唐宗室、贵族和官僚进行严厉的镇压,先后杀害李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接着又杀了大臣数百家;至于所杀的中下层官吏,更多得无法统计。武则天曾下令在都城洛阳四门设置“匦”(即意见箱)接收告密文书。对于告密者,任何官员都不得询问,告密核实后,对告密者封官赐禄;告密失实,并不反坐。这样一来,告密之风大兴,无辜被株连者不下千万,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的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急万分。审讯的日期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宣读完武后诱供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了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也可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了。”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里子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说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就派人把来俊臣招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太后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申冤,并得到武则天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太后的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吩咐一个忠厚清廉,你平时信赖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酷虐的刑讯下,那人没有不承认的。”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得想起狄仁杰一案,忙把狄仁杰招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就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
唐伯虎装傻示弱保性命
唐寅唐伯虎,明朝着名的画家、文学家,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为人豪放,放荡不羁。后人根据他的事迹,编撰了许多故事,比如大家熟悉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他那超人的智慧和放荡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伯虎年轻时就显示了他超人的绘画才能和写作才能,每年家乡的“比贤大赛”他都能得冠军,与他同时代的祝枝山等人都曾败在他的手下。一时间,唐伯虎的大名传遍了整个苏州,人们都称他为“苏州第一才子”。
不久,唐伯虎的大名就传到了京城宁王朱宸的耳朵里。宁王很有权势,他不仅得到了皇帝的宠爱,而且还广施恩惠,笼络了大批的人才。不仅朝中官员大部分都是他的党羽,而且许多有才能的学子也纷纷投到他的门下。宁王听说唐伯虎是个人才,就打算着将他请到府里来,可是唐伯虎这个人虽然喜欢享受,但是不喜欢过有拘束的生活,不想依附权贵。所以,当宁王派人来请他时,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唐伯虎越是推辞,宁王就越觉得他有性格,心里就越是喜欢他,想得到他。于是,宁王又派人来请他,而且这次带了更多的礼物,这里面包括历代的名书、字画,是宁王多年积累所得,唐伯虎看到这些珍品,着实喜欢得不得了,拿在手里总是舍不得放下。看到宁王这么求贤若渴,唐伯虎不好再推辞,答应接受宁王的邀请。
来到宁王府,唐伯虎受到了宁王非常优厚的待遇,他被安排到宾馆里住下,享受着最优厚的待遇。唐伯虎悠闲自得地住了半年,平日里和朋友们喝酒聊天,写诗作画,好不快活。宁王也不急于召见他,让他自由自在地过日子。可是,唐伯虎表面上什么也不关心,实则暗地里处处留意观察宁王的一举一动。他看到宁王倚仗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宁王看谁不顺眼,或者有人和他作对,他就会联合同党将他治罪。而宁王府的人也仗势欺人、欺压百姓,百姓们都叫苦连天。更有甚者,宁王还秘密培养自己的党羽和军队。唐伯虎由此判断宁王日后一定会造反,为了避祸,他就装疯卖傻。当宁王派人给唐伯虎送东西的时候,他便脱光了衣服,一丝不挂,赤身裸体地坐在地上,头发蓬乱,浑身涂满了脏兮兮的泥土。来人见他这副模样恶心得要吐,唐伯虎就大骂来人,搞得那个人很没面子。匆匆忙忙地抱着礼物回去禀报宁王,宁王听说了这事,十分生气地说:“谁说唐伯虎是个贤才?我看不过是个疯子,白白吃了我半年的粮食,把他赶出去!”唐伯虎逃离宁王府不久,宁王果然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受牵连的竟有千人之多。
从政之道
赡思丁以柔克刚
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族人,别庵伯尔的后裔。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委任他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
赡思丁在云南以抚绥的手段联络当地土吏,以其宽宏大度和雄才大略,团结友人,分化瓦解敌阵,尽量把他们争取过来。为了改善同交趾王国的关系,他派人去游说交趾王,晓之以逆顺祸福之理,达到了立约为兄弟的目的,交趾王也深受感动,亲自来访云南,建立了很好的邦交关系。据记载,赡思丁受命去征讨萝盘甸叛乱时,他所率部已经把萝盘甸团团围住,叛乱部实际上已处于束手待俘的状况。然而赡思丁亦以宽厚仁慈感动萝盘主请降,从而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了边疆的动乱。赡思丁为官清正廉明,凡有少数民族领袖人物来献礼物时,他总是把这些礼物转赠下属或施与贫民,从不肯留作私用。他并以酒食犒劳这些领袖人物,团结笼络了一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
赡思丁的智谋表现,大都不如军事上的计谋那样,如:借刀杀人、引蛇出洞、佯攻佯退、诱敌深入等等那么直观,他的智谋旨在攻心,化解矛盾,尽可能地把对手拉到自己一边来,使之不攻自破。征讨叛乱一则史实就充分显示了他巧用攻心计谋的才能。其时,叛军已被围住,但他首先伸出的不是拿枪的手,最后未流一滴血就解决了动乱问题,起到了用军事手段不可能起到的作用。
上一篇:道德经全集《第七十八章·柔之胜刚》释义
下一篇:道德经全集《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