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佐主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1],
不以兵强于天下。
其事好还[2]。
师之所处,
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3],
不敢以取强[4]。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5],
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亡][6]。
【注释】
[1]佐:辅佐。
[2]还:还报,报应。
[3]果:成果,成功之意。
[4]取强:逞强,显示强大。
[5]壮:强盛,强大。
[6]早已:很快就完结。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来辅佐君主的人,
不靠兵威在天下逞强。
用兵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
军队所停驻的地方,
田地里必然会荆棘丛生。
大战之后,
必定有凶荒的年岁。
善用兵的要能够达到基本目的就立即停止,
并不因为兵力强大而耀武扬威。
达到基本目的而不自大、不夸耀、不骄傲,
更不自鸣得意,
认为战胜乃不得已,
这就是达到基本目的而不自以为强。
事物达到强盛之极点,就会走向衰亡,
就叫不“道”,不“道”就会很快败亡。
【解析】
在这一章和下一章里老子论述的重点都是战事问题。但必须明确指出的是,《道德经》主要是一部哲学着作而不是兵书,他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军事,因为哲学与军事虽非属于同一学科,但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他着重讲战乱让广大人民付出离井背乡、妻离子散的惨重代价,战争是人类最残酷最愚昧的行为。这是从反对战争这一角度出发的。
君王在治理天下时,必然有一些辅佐他的人,这些人在辅佐君王管理臣民的同时,也操纵着军队,一旦他们过分夸大军事在整个统治中的作用和地位,势必会影响君王的想法,甚至会给君王带来争夺天下、穷兵黩武的治国主张,酿成不好的结果也就成了必然,不论是胜是败都会遭到报应。因为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危害,战争带给我们的是灾难、痛苦和衰亡。
话又说回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就会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就无法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定祥和。所以老子主张,用兵之道不是为了战争,不可以强兵天下;而是为保家护国,为确保人民的安全和政治的稳定而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一旦发生战争,必须用兵的时候,也要遵循大道的原则:不过分用兵逞强,只要达到保全自身利益的目的就可以了;而且在达到目的以后,不要自满、不要骄纵、不要显示。因为这样做不仅会引起别人的嫉恨,也会使自己放松警惕,还会使自己放纵和腐化,这会使已经取得的胜利化为乌有,同时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个合理的度,过度用兵以逞强和显示威风,只会落个一败涂地的下场。这就要求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应采用自然而然的做法,而不采取过分的行为,才能确保天下太平、国富民安。
老子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人生道理,做事情不能太过头,太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当我们取得了成绩时,不可沾沾自喜,更不可妄自尊大,而应该保持一个适当的度,否则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人们常常说的否极泰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常常用乐极生悲来形容那些得意忘形的人,也常常作为自己的警钟,快乐得忘了形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悲伤过度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们为什么这么难以把握自己的情绪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离大道太远了,无法和大道合二为一。在情绪的掌控方面,老年人是年轻人的楷模,老年人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情感磨砺得比较坚忍,不容易冲动,也不会感情用事,而年轻人却不同,年轻人经不起风吹草动,稍遇挫折就会痛苦不已,特别是在情感方面。一位年近花甲的老者,每当回忆往事,总对自己年轻时的一次失恋经历感慨万千,为什么呢?因为他曾因失恋痛苦得想要自杀,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还是得到了自救,他形容自己当时真的已经达到了痛苦的极点,再也无法承受,他很佩服自己当时的猛回头,就是这一猛回头成全了他的宝贵生命和现在的辉煌业绩,现在他是一名伟大的作家,写了很多人们喜爱的作品。年轻人大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和痛苦,但处理的方法却不同,大多数人都只是一味地忍着伤痛,想起一次痛一次,而不是作为一次经验和教训,不懂得化悲痛为力量,没有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失败和痛苦在很大程度上能成全人的成功。所以,我们决不能让坏情绪毁了自己的一生,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欣赏的眼光和快乐的心情。
为人之道
晏子以棋为喻闲谈劝庄公
春秋时期,齐相国晏婴,是一位家喻户晓、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人们尊称他为晏子。他博闻强记、知古通今,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达57年。他提倡节俭,并能以身作则,尽忠纳谏,对国君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日,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下棋,听说晏子前来求见,就撇下妃子,与这位棋坛高手在棋盘上厮杀起来。
晏子也不多话,稳稳坐在那里,摆开阵势,一会工夫就吃了庄公不少棋子,占尽优势。但不知为什么,晏子连连用强,走了几步棋,棋局发生了变化。庄公沉着应战,居然转败为胜,赢了一局。
齐庄公疑惑地问:“为什么这局棋会下得如此差呢?”
“臣有勇无谋,输棋自在情理之中。”晏子手指棋盘说,“下棋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如今各国的状况,对我而言已经很难胜任相国的重任了。”
庄公吃了一惊,晏子又说:“近年来,由于您偏爱勇武有力的大臣,使武夫们滋长骄傲情绪,傲视文臣,欺压百姓,闹得京城临淄乌烟瘴气。许多有才干的文臣得不到重用,官风民风越来越坏。若这些人不加以严格约束,势必会出乱子。”
齐庄公有些自知之明,但身为国君,怎可轻易接受一个臣下的批评呢?于是不服气地问:“请相国直言,古代有没有哪一个国君,依靠武力而安邦治国的呢?”
晏子说:“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戏,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恶吏,这些人都是神力无边、万夫莫挡之辈,可他们却不能挽救夏桀、殷纣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后世一个道理:光靠勇力而不行仁政,是行不通的。”
庄公仔细体会晏子的肺腑之言,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恭敬地表示感谢,并同意从今以后省刑轻赋,施仁政以固国本,让万民敬仰自己,让文臣亲近自己。
晏子下棋,开始时猛如虎,顾前不顾后,待到后来欲挣扎时,早已成败局。他以此吸引庄公提出话题,并顺势转到以武治国和以仁治国上面来,当庄公不服气时他又举出实例,证明以武治国是不可行的。其婉转自如的口才技巧,令人叹服。
公仲连利用舆论达成己愿
战国时,赵烈侯十分爱好音乐,每天都要欣赏音乐,还经常在全国征集歌伎。有一天,赵烈侯对相国公仲连说:“我最喜爱的人,可以让她成为贵人吗?”
公仲连不知何意,就说:“大王,使她富起来行,但使她贵起来却不行。”
赵烈侯说:“既然这样,那就赏赐给郑国的歌伎枪和石每人各一万亩田吧,她们是我最喜爱的人。”
公仲连大觉诧异,这么做众大臣心里会怎么想?但他还是口头答应了赵烈侯,实际上并未执行。
过了一个月,赵烈侯向公仲连问起赏赐田地的事,公仲连推辞说正在寻找合适的田地,目前还没有找到。
又过了一个月,赵烈侯又问起此事。公仲连始终觉得这样做不妥,几番搪塞之后,他索性声称自己有病,不能上朝。
番吾君听说这件事,对他说:“你的用心我非常明白,只是你的方法不妥当。你有没有想过向国君推荐一些合适的人才呢?”
公仲连说没有找到。于是番吾君说:“牛畜、荀欣、徐越这三个人都很好,他们各有特长,名声也非常好。”
公仲连就把他们推荐给了赵烈侯。等到再次朝见时,赵烈侯又问公仲连:“给歌伎赐田的事究竟办得如何?是不是拖得太久了?”
公仲连回答道:“这不是小事,应当慎重,臣正在选择满意的地方。”
公仲连推荐的三个人也开始为这事婉转地做赵烈侯的工作。牛畜在赵烈侯身边侍候,他总是说仁义、王道等言语给赵烈侯听,赵烈侯听后觉得十分舒适。第二天,荀欣又说了一套推举贤士、任用能人的话语,赵烈侯听了非常喜悦。第三天,徐越又说了一番勤俭省用、考察功绩德政、赏赐适当等言语,赵烈侯听了很高兴。
当又一次上朝时,赵烈侯对公仲连说:“赏赐田地的事暂时停止吧。”说完,他又任命牛畜担任师职,荀欣担任中尉,徐越担任内史,并赏赐相国公仲连两套衣服。
上一篇:道德经全集《第三十四章·其不为大》释义
下一篇:道德经全集《第三章·圣人之治》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