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德之厚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1]。
虫毒不螫[2],
猛兽不据[3],
攫鸟不搏[4]。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朘作[5],
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嗌不嘎[6],
和之至也[7]。
知[精]和曰常,
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
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
谓之不道,
不道早已。
【注释】
[1]赤子:刚刚降生的婴儿。
[2]螫:毒虫子用毒刺螫咬人。
[3]据:猛兽用爪抓物。
[4]攫:用脚爪抓取食物的鸟。搏:鹰类用爪击物。
[5]朘:男孩的生殖器。
[6]嘎:声音沙哑。
[7]和:阴阳两气合和的状态。
【译文】
含德深厚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婴儿,
有毒的虫不蜇咬他,
猛兽不伤害他,
凶猛的鸟兽不攻击他。
骨软筋柔的小手握东西很牢固。
小孩虽然不知男女交合之事而小生殖器却常勃起,
这是精气极为充足的缘故。
整天哭叫嗓子却不沙哑,
这是由于和气极为旺盛的缘故。
阴阳两气统一是和气,
了解和气就是明。
有益生命就是祥,
心中使气叫强。
事物过分强壮会走向衰老,
这都叫违反了道的法则,
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消亡。
【解析】
这一章主要讲人的最佳状态,它是一个人把无为大道修炼到最高程度后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进入到无我和忘我的赤子状态。老子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将道德蕴涵十分深厚的人比喻为赤子,赤子会怎样呢?赤子无我、无为、无欲,他不会去伤害任何事物或人,所以任何事物也不会对他造成伤害。老子言称毒虫不蜇他、野兽不咬他、恶鸟不攻击他,为什么柔弱可欺的婴儿却独能免遭伤害呢?这是我们心存的疑惑,我们再对初生的婴儿的特征作进一步的探讨。
初生的婴儿无知无欲,不知道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邪恶和矛盾,可以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他除了满足本能的需求之外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他根本没有思想,也没有欲望,前面的章节中老子论述了真正的富有就是无欲无求,婴儿的状态是最富有的状态。我们成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只有修炼到道德深厚的人才能像赤子一样无欲无求,心无杂念。
在老子看来,婴儿虽然无欲无争夺,但他并不软弱,看婴儿的表现吧,他的小手很柔软但很有劲,握东西很牢固,我们用劲也无法将其分开,用老子的话就是“骨弱筋柔而握固”。
老子也就婴儿的生殖器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他说婴儿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殖器的功用,但他常常坚挺勃起,一点也不知疲倦。正因为他的无知所以他才会如此。
我们成人多讲几句话就会口干舌燥、声音沙哑,而婴儿却不同,他尽管高声长嚎也不会声音沙哑。这是为什么呢?老子认为婴儿的生命力是强大的,而他之所以强大,就因为他还处于无为的状态中。这种状态虽然并没有强大的表现,却是生命力充沛的标志,是身体里的中和之气充足的象征,老子称其为理想的生存状态。这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只有潜心修炼大道,我们才能合乎大道,才能和大道同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趋达到这种最佳的生存状态。
人不可能永远保持在赤子阶段,人要成长,这是无法扭转的客观规律,谁也改变不了。我们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而唯独改变不了的是我们的成长,我们要一天天地长大、要娶妻生子、要面临衰老和痛苦的死亡,我们要踏入社会、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我们也变得世故甚至狡诈。虽然我们不情愿,我们渴望纯真,但我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用随大流的生存方式,又加之我们自身的弱点,我们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因此我们变得骄气、霸气、躁气,而唯独缺少了与生俱来的和气。
老子最后指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发展到顶点都会跌落到原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极必反”。老子说事物发展到强壮的阶段,就是因为它不能遵守赤子的和气之道,不遵守这个道理就会早早衰亡。老子将人作为最有力的证据,人在婴儿时期,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他无欲无求,正因为他无欲无求,不对任何事物造成伤害,所以他也不会受到外物的伤害,处于绝对的安全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私心也随之膨胀起来,他变得多疑、患得患失,因此各种坏情绪也就不期而至了,痛苦折磨得他丧失了生活的勇气,过早地衰亡也就成了必然。
再看老子在此章节中蕴涵的“物极必反”理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限度,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事物强壮到极点就必然会走向衰亡。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把握好一个度,不然就会走向反面。
经商之道
李嘉诚审时度势见好就收
李嘉诚在1998年长江集团周年晚宴上,道出了他的一句至理名言:“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这是他多年以来“见好就收”策略的最佳注解,也是李嘉诚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即“拿得起,放得下”。李嘉诚正是善于把握“见好就收”,才使他在商战中百战百胜。
世事无常,变幻莫测,时代的兴衰交替,以及商品、技术的不断革新,都显示出社会是动态的,生意人必须不断地向前,否则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李嘉诚靠生产塑胶花掘得第一桶金,成为“塑胶花大王”,并赚了一大笔钱。然而,物极必反。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终究会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一段时间。
人类崇尚自然,而塑胶花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
作为塑胶业的“大哥大”,长江公司虽然拥有稳固的大客户,但是当时整个行业都在走下坡路,最后走向萎缩,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这样,竞争势必日益残酷。此外,越来越多的因素也在向李嘉诚敲响警钟。
1972年,塑胶业的从业人员达到香港劳工总数的13.2%,塑胶企业达3359家。李嘉诚从海外杂志上了解到,欧洲北美的塑胶花已被扫地出门。国际塑胶花市场正转移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香港也出现过几次塑胶花积压。
对此,李嘉诚早有心理准备,他见一叶而知秋,见微而知着。他深知长江在塑胶业的地位和信誉是无价之宝,所以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其自由发展。他将主要精力和心血投注于缔造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
该投入的时候就要果断地投入,该撤出的时候就应义无反顾地撤出,否则就会窒息而死。敢于放弃的商人才能前进。
因此,商人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前景有清醒的认识。做生意往往受非人力所能为的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商人能够明察善断,占尽先机。像李嘉诚这样,他最早进入塑胶花领域,赚了一大笔钱后,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无论是进是退,都占尽先机。
思科公司过分自信跌入深渊
2001年3月,让人无法相信的事发生了:一落千丈的销售业绩迫使思科公司吞下250亿美元的闲置库存,并且裁员8500人。思科公司可是人们追捧的对象,是成功的象征,为什么会遭此劫?
在科技股热潮时备受追捧的思科公司,尽管后来其股价狂跌,需求下降,同类相继受挫,整个科技股要跌落的迹象日益明显,但总裁钱伯斯觉得,既然思科以往能连续40个季度保持增长,不信将来保不住这个势头,因此过分强调“对前景充满信心”,在2000年12月仍预测有50%的年增长。
2001年的春天,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思科遭受了突如其来的重挫,而且非常惊人——不仅速度非常快,而且数字非常大(它的股票一年之内跌了88%)。而人们之所以感到太突然是因为他们过分相信基于一个能量被过分夸大了的信息技术系统:在互联网狂潮的喧嚣鼓噪中,人们觉得这个系统完全能够让思科的经理们“适时”地掌握供给与需求,保证他们能够作出精准的预测。结果呢?技术的确是伟大高明的技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可预测却失灵了。为什么?因为思科的经理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万一这个预测模型当中一个关键的假设不成立的时候方程的结果会怎样。这个假设就是:增长。也难怪啊,一家已经连续40个季度保持增长的公司,你有什么理由怀疑它的明天会更辉煌呢?
不但如此,而且到了已经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大事不好的时候,思科的管理者们还陶醉在这个玫瑰色的假想之中。公司的客户开始倒闭,供应商们也在发出警告:需求可能会萎缩,竞争对手纷纷落马,甚至连华尔街都在怀疑网络设备市场是否已经急转直下。而此时思科在想什么?“对于整个行业以及思科的未来,我从来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加乐观。”这是2000年12月约翰·钱伯斯的原话,当时他还在预测第二年公司的业绩又会有50%的增长。
由于钱伯斯的过分自信,思科公司的管理人员过分相信由不成立的假设推出来的预测,思科公司的全体员工忽略了他们觉察到的一些不对劲的迹象,把它置之脑后。直到最后他们碰上了一桩强烈到无法忽略、清晰到无可辩驳,痛苦到无可置疑的事实,他们才从美梦中醒来。可已经迟了,思科公司已跌入难以自拔的深渊。对于曾经雄心勃勃的钱伯斯来说,何时能结束这场悲剧,他也无从知晓。
上一篇:道德经全集《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释义
下一篇:道德经全集《第五十八章·福祸倚伏》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