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倚伏
【原文】
其政闷闷[闵],其民淳淳[1];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2]。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善][3],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4],
直而不肆[5],
光而不燿[6]。
【注释】
[1]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有宽厚的意思。
[2]察察:眼里,苛刻。缺缺:狡黠,抱怨。
[3]正:标准,确定。
[4]廉:锐利。刿:割伤。
[5]直:直率。肆:放肆。
[6]燿:同耀,谣言,闪耀。
【译文】
人君施政宽厚,民众自然淳朴;
施政苛严,民众就会狡诈。
灾祸,幸福就倚傍在它旁边;
幸福,灾祸就潜伏在它之中。
谁能知道其变化有没有终极?
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方正转变为奇特,善良转变为邪恶。
对此人们迷惑不解,时间已经很长了。
因此,圣人处世方正却不割伤人,
有棱却不刺伤物,
直率却不放肆,
光亮而不耀人眼目。
【解析】
老子在本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命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灾难和幸福是相依相随的,谁也无法脱离谁而单独存在,这就告诉我们任何的幸福背后总是潜伏着灾祸,但灾害并不是永远存在的,灾难的反面就是幸福,所以我们要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灾难和幸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这一章顺承上一章讲述圣明的统治者操纵国家政权的合理方式,老子说:“其政闷闷[闵],其民淳淳”。“闷闷”就是宽厚、仁大的意思;“淳淳”就是自然纯朴的意思,联系起来讲就是统治者如果用自然无为的方式统治人民,人民就会摒弃妄为,回归于自然纯朴,人心自然纯朴就不会生是非,没了是非国家自然稳定太平。与此相反,统治者如果施行苛刻的政令,人民的承受能力一旦达到极限就难免会起来反抗,反抗的过程是心智的较量,人民不变得狡黠不足以应付统治者的盘剥,所以“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发生,人民生活在战争的阴云笼罩之下,担心、惊惧时刻伴随着人们,过着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所以老子将人民的不幸归结为社会的变迁。在阶级出现之前,人们过着平等的没有压迫的日子,而自从阶级的出现,人们就有了压迫,正是这种压迫使人民的心智大开,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了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新奇器物,老子在上一章里就对这些各种古怪的事物作了否定,他认为正是这些古怪的事物使人民的思想和文化也变得光怪陆离。思想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方式,思想的古怪决定人的行为方式越来越偏离轨道,与大自然越来越脱节,其表现就是人们恣意毁坏森林、植被;任意宰杀稀有动物;大肆污染环境等。这种狂妄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在危害我们人类自己,其结果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最后我们不得不葬送自己的躯体,与此同时我们的精神家园也变得荒芜一片。再联系当时的现实,混乱的战争风云中,人们的私欲极度膨胀,不但牵涉到对名利的争夺,也直接涉及对财物的疯狂占有,人们欲望的无止境决定了人们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况且占有的财物也时时面临被人抢夺去的风险,财富的得与失成了人们衡量幸福的标准,这种所谓的幸福严重偏离了生命的轨道,人们对福和祸的测定变得麻木和没有指向。
老子针对人们在福和祸面前的迷失,发出了善意的提醒:“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学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就是对老子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老者失马复得,人们纷纷前来道贺,他并不认为那是好事。后来他的儿子从马背上摔下来,人们纷纷前来安慰,见他并不为此而悲,还说这未尝不是好事。果然不出老者所言,不几日,官府征兵打仗,他的儿子因摔伤了而幸免。由此可见,福和祸没有绝对严格的界限,为福而极乐或为祸而极悲都是不明智的,聪明的做法是不为好事大喜也不为伤事大悲,一切得失顺其自然,才能过得逍遥、活得开心。
为人之道
孙膑装疯避祸否极泰来
《孙膑兵法》几乎家喻户晓,在古代它是军事经典,到了现在它不仅是军事方面的经典,还是商战人员必读之书。你知道吗?孙膑如不在劣势时装疯避祸,那就不可能有这部着作的诞生。
在三家分晋以后,韩、赵、魏三家中数魏国的势力最强大,魏惠王野心勃勃,也想学秦国收买人才,找了卫鞅等人来替他治理国家。后来又花了许多钱来招贤纳士,在这时庞涓来了,声称是当世高人鬼谷子的学生,与苏秦、张仪、孙膑是同学。魏王信任了他,并让庞涓当了大将,他的儿子庞英、侄子庞葱、庞茅全都当了将军。“庞家军”倒也确实卖力,训练好兵马就向卫、宋、鲁等国进攻,连打胜仗,弄得三国齐来拜服。东方的大国齐国派兵来攻,也被庞涓打了回去。从此魏王就更信任他了。
庞涓的同学孙膑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他德才兼备,是个罕见的军事人才。尤其是从老师鬼谷子那里得知了祖先孙子的十三篇兵法,更是智谋非凡。
孙膑来到魏国,魏王知道孙膑十分有才能,想拜他做副军师,协助军师庞涓行事。庞涓听了忙说:“孙膑是我的兄长,才能又比我强,岂可在我的手下。不如先让他做个客卿,等他立了功,我再让位于他。”在当时,客卿没有实权,却比臣下的地位高,孙膑还以为庞涓一片真心,对他十分感激。
由于庞涓的陷害,孙膑的脸上被刺了字,膝盖骨也被剔去了,从此只能爬着走路,成了终身残废。
庞涓对孙膑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孙膑很是感激,一心想报答他,有一天,孙膑就主动提出要替庞涓做点什么,庞涓说:“你那祖传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写下来,咱们共同琢磨,也好流传后世。”孙膑想了想,只好答应了。后来,孙膑到底察觉了庞涓的奸计,便以装疯的方式想骗过庞涓。魏国的都城大梁内外都知道有个孙疯子,庞涓每天都听人汇报,觉得孙膑再也无法同自己竞争了,就没再动杀他的念头。孙膑活了下来。
有一天夜里,有个人坐在孙膑的身边,过了一会,那人揪揪他的衣服,轻声对他说:“我是禽滑厘,先生还认得我吗?”孙膑经过仔细辨认,确认是墨子的弟子禽滑厘,便泪如雨下,激动地说:“我本以为早晚要死在这里,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你。”禽滑厘说:“我已经把你的冤屈告诉了齐王,齐王让淳于髯来魏国接你,我们全都安排好了,你藏在淳于髯的车里离开魏国,我让人先装成你的样子在这里呆两天,等你出了魏国,我们再逃走。”
第二天,魏王叫庞涓护送齐国的使者淳于髯出境,过了两天,躺在街上的孙疯子忽然不见了,庞涓怕魏王追问,就撒个谎,说孙膑淹死了。
孙膑到了齐国,齐威王和孙膑交谈了一下,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即想拜他为军师,孙膑说:“庞涓如知道我在齐国,定会嫉妒,不如等有用得着我的时候再出面不迟。”齐王同意了。后来,孙膑陆续打听到自己的几位堂哥都已无音讯。前前后后,这一场冤屈全由庞涓一人导演而成。
后来,庞涓带兵连败宋、鲁、卫、赵等国,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使庞涓连连败北,最后,孙膑用“减灶法”引诱庞涓来追,暗设伏兵,将庞涓射死在马陵道上。
孙膑在小人当道时能忍辱负重,终于否极泰来,杀死了仇人,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孙膑兵法》。
上一篇:道德经全集《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释义
下一篇:道德经全集《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