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典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释
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为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解读
尽孝须趁早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素有“忠孝治国”的理论,更有“二十四孝”“选官举孝廉”等重视“孝道”的典故。把“孝”作为一个好人的第一条件,实在是再深刻不过。更有古训道“不孝之人,不可与交”。时至今日,孝依旧被当做我们识人交友的信条。
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闻名。在他9岁的时候,母亲早早地离他而去了,父亲身体不好,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冬天时,他担心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暖热被子,再扶父亲上床睡下;夏天时,他担心天气太热,父亲无法安然入睡,每晚都先将席子扇凉再请父亲睡下。
像黄香这样,根据不同的季节,给予父母不同的关怀,让他们少受苦,可说是古代人行孝的典范。正如《弟子规》中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一句,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热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为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尽职尽责地体恤父母,嘘寒问暖,便是人间至孝。
时代变迁,古代的道德标准未必适合现代人的行事模式。像黄香这般“二十四孝”之类的故事,早已不是现代人奉养双亲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其中的“孝”的精神,却应如陈酒,历久弥香。“孝”的精神有很深刻的含义,并非像我们常人所说那样简单,并不是拿些赡养费、买点东西、尽尽心意之类胡乱搪塞的“行孝”。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成家立业之后,另立门户,与父母分开居住,平日里又忙于工作,虽然有孝心,却很少有时间亲自照料。总想着先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然后等条件好一点的时候,再让老人享清福。可是真的等到条件好了时,老人却已走完了人生旅程,而他们对于人生最后旅程的记忆,可能是清冷孤单的。这样的结局也给儿女们留下莫大的悔恨。更有一些不孝子女,在老人生病住院时不去探望和照顾,在老人去世后还为家产争得面红耳赤,实在令人心痛。
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是对千百年来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总结,意思是说:老人(父母)病重卧床时间太久,再关切再孝顺的子女也有厌烦抱怨的时候,甚至连人影都看不到了。
前些天就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父亲生病,大儿子送到医院里来,将钱放到父亲的病床前,有事就离开了;二儿子到医院看父亲,顺手就将钱拿走了;小儿子到医院看父亲,医生催促要交医药费了,他抱怨父亲为什么没有钱。等到这位老父亲要出院时,医院分别通知他的三个儿子,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大儿子:“我把钱都放在他身上了啊!”
二儿子:“人又不是我送过去的。”
小儿子:“我又没拿到钱。”
父亲有病在身,三个儿子不但没有悉心照料,反倒互相推诿,能不让人心生愤慨?
然而,有些人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反正自己还年轻,他们还未老,孝敬的事情可以慢慢去做。还有些人以压力大、工作忙为由投身于自身建设中而置父母于不顾。更有甚者,抱怨父母没能给他们一个好的出身,不能在事业上对他们给予帮助,不能为他们置办一所大房子;抱怨父母行动迟缓,做事不周;抱怨父母管得太严,唠叨太多。殊不知,“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了一辈子,他们将所有的一切都无私献给了你,你还能要求他们做什么呢?
其实,我们孝养父母的时间每天都在递减,如果不能及时尽孝,以后定会遗憾终身。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想报答父母恩德时,父母可能已离开了人间。
人生在世,没有任何事情是非你不可的,除了在父母跟前尽孝。他们要的从来都只是你,不是你忙忙碌碌的事业,不是你挣了堆积如山的钱,不是你偶尔送来的营养品,只是你的嘘寒问暖和贴身关怀。
尽孝,并不仅仅是物质和金钱的回报,更应该注重的是精神上的安抚。当年父母对你的养育,也不是只付出了物质,更付出了满腔的爱,所以,要想报答他们,就要真正从心底去关心他们,就像他们牵挂自己一样。
趁来得及,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奉上你的孝心:(1)不管自己有多忙,常回家看看;(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多与他们谈谈心;(4)把他们的话当菩萨语,要顺着他们,不对他们发脾气;(5)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6)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7)定期为父母做体检;(8)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9)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0)带父母去旅行;(11)适当的时候为他们送一次花、洗一次脚、泡一杯茶;(12)陪父母看一场电影;(1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弟子规精华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他们的爱已经超出了你所能报答的范围,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都是亏欠的,抱怨他们只会让自己背上更多的骂名。行孝需趁早,请抓紧时间吧!
上一篇:正人先正己,打铁自身硬
下一篇:父母有错,耐心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