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多易失,莫言保身
原典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译释
说话说得多,不如说话说得少。说话一定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实事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解读
谨言慎行,避祸防身
《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意思呢?说话很花哨,很能够迷惑人,脸上还配合着各种各样动人的表情。这种人表面看来很聪明,很容易让人相信,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很奸诈,他们是在用华丽的语言,骗取他人的信任,就像狡猾的狐狸用甜蜜的话语骗取乌鸦嘴里的肉一样。
《论语》里还有一句话叫:“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什么意思呢?君子应该尽量少说话,多做事,在行动上要比言谈上敏捷一些。
墨子是中国古代比孔子稍微晚一点的重要思想家。有一次,他和他的弟子子禽对话。子禽问墨子:“多言有益乎?”也就是说,说话多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为其言之时也。”我们用现代白话来将墨子的话述一遍,即是:蛤蟆、青蛙,白天黑夜不停地叫唤,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怎么样呢?没有人去听它们,在意它们。再看那公鸡,每天按时啼叫,一听到它啼叫,人们便早早起身了。可见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关键是要说得切合时机!
古人强调说话要少不要多,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话太多的话,肯定会出问题。因为你说话说得多的时候,一定会泄露一些秘密,倘若某些话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起来,就容易惹出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
东晋时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那就是王羲之。有关他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墨池学书”“书经换鹅”等等。但是人们在称赞他书法技艺的同时,也往往会质疑他的人品。何以如此?因为书圣王羲之不懂得“话说多,不如少”的道理。
根据《世说新语》中的记载,王羲之有一个很不好的爱好,那就是喜欢背后议人,说话多,又非常刻薄,这给他的声誉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羲之有两个朋友,一个是王敬仁,一个是许玄度。王羲之与这两位朋友常有往来,看起来非常要好。但是当两人死后,王羲之却在公众场合对他们评价很低,甚至有诋毁的嫌疑。
王羲之有位下属,叫做孔岩,对王羲之说:“您以前和王、许交往,很有情谊,可到他们死后,您并没有表现出始终如一的友情,这是我所不取的。”可见,尽管魏晋时期张扬个性,崇尚清谈,但不注意“守口”而随意贬损他人,也被视作是有失修养的行为。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说话时不非议他人,实为处世之道。在人际交往中,人不能随便讲话,以免招来不必要的是非,正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谈话、交流的时候,切不可贬低他人,搬弄是非。心中有何物,眼中就会有何物,一个人所言之事正是他内心的映射。俗语说,“爱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群居之谈足以衡量一个人修养如何。
平常人需要谨慎自己的言行,而公众人物更应该如此。因为公众人物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如果一个公众人物没有做到“群居守口”,往往就会陷入众矢之的,成为众人一致攻击的对象。
所以,话多不如话少,话少更要话好。要想多多说出有价值的话,那么一定要先去丰富自己的头脑。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行走,接触各种人和事,倾听是我们学习的最直接的途径。我们的耳朵能随时帮助我们捕捉第一时间的信息,一定不要忽略了耳朵这一关键性的功能。
从前,有一个皇帝独断专行,从来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天,有一位大臣在面圣的时候拿出了三尊小金人。这三尊金人高矮相同、重量相同、模样相同,金光闪闪,贵重非常,皇帝喜欢得不得了。只听大臣说:“臣在西域游历多年,获此三尊金人,要将其中一尊献给陛下。”
皇帝一听好奇起来,为什么只献一尊而非三尊,莫非这其中有什么奥妙玄机?便问:“爱卿要进献的是哪一尊呢?”
“臣不慎将它们混淆,还请陛下容臣测试一遍。”说着大臣从袖中取出三根稻草,往第一个小金人的耳中插入了一根稻草,只见稻草从另一边的耳朵出来了;然后大臣又往第二个小金人的耳中插入了一根稻草,这回稻草从金人的嘴巴里滑了出来;接着,大臣把最后一根稻草插入了第三个小金人的耳中,结果稻草无声无息地落入了它的肚中。
大臣捧起第三尊金人,说:“正是这尊!”
“为何是这一尊?”
“因为它是三尊金人中最有价值的一尊,它的耳朵接纳的东西,不会从另一只耳朵出去,也不会从口中吐出,而是进入肚中,只有它的耳朵才有存在的意义。”
皇帝听完,顿时恍然大悟,大臣是在用小金人做暗示,表达了“耳朵要听得进东西才有意义”这一道理。于是皇帝收下了这尊金人,并时时以它警示自己倾听的重要性。
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说的是人之所以长了一张嘴巴两个耳朵,就是上天想让我们少说多听的意思。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去倾听,大多数人都将重点放在“表达自己”上,而从不去“理解别人”,其实这样是没有办法与人好好沟通的。聪明的人往往都擅长倾听,倾听者都能做到全心投入地去理解别人说的话,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对话当中。与对方一唱一和,绝不贸然插嘴打断别人的讲话,也不会不经思考就随意发表评论,从而去营造一种舒适愉悦的对话氛围,让人更愿意与之交流。
西方有句著名的话说得好——雄辩是银,倾听是金。与人说话的要点不是凡事都要争出个对错,而是在于你来我往,对别人的言论给予尊重,才能为自己的言论换回尊重。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游刃有余,就要学会给别人说话的空间,认真理解别人话中的含义,把话听好之后才去说话。
弟子规精华
说话是一门艺术,讲究分寸很重要。如果不懂得把握分寸,畅所欲言,很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所以,说话不能太随便,要学会把握说话的尺度。如果怕说错话,就多保持倾听。学会倾听,也能让你收获好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计划可以有宽限,但用功来不得松懈
下一篇:语言表达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