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之词。
《词谱》卷十慢词云“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乐记》云:“宫、商、角、徵、羽,五音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又云:“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这两个慢字,都是指歌声淫靡。《宋史·乐志》常以遍曲与慢曲对称。法曲、大曲都是以许多遍构成为一曲,如果取一遍来歌唱,就称为遍曲。慢曲只有单遍,它的歌唱节拍,比遍曲迟缓。张炎《词源》云:“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柱、小柱、打、掯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这一段话,其中有许多古曲术语,我们已不能很了解,但仍可以从此了解慢曲之所以慢,就因为有种种延长引伸的唱法。唐代诗人卢纶《赋姚美人拍筝歌》有句云:“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由此可见唐人唱曲已有慢处。到了宋代,有了慢词,于是曲有急慢之别。大约令、引、近,节奏较为急促,慢词字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但在令慢之中,也各自还有急慢之别。例如促拍采桑子,是令曲中的急曲子。三台是古十拍的促曲,就是慢词中的急曲子了。
词调用慢字的,这个慢字往往可以省去。如姜白石有《长亭怨慢》,周公密、张玉田均作有《长亭怨》。王元泽有《倦寻芳》,潘元质题作《倦寻芳慢》,其实都是同样一首词。《诗余图谱》把《倦寻芳》和《倦寻芳慢》分为两调,极为错误。不知《扪虱新语》引述王元质此词,亦称《倦寻芳慢》,可以证明这个慢字,在宋代是可有可无的。此外如《西子妆》《庆清朝》等词,在宋人书中,有的加慢字,有的不加,都没有区别。大概同名令曲还在流行的,那么慢词的调名,就必须加一个慢字。同名令曲已不流行,或根本没有令曲的,就不必加慢字了。
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与小令相比,慢词在音乐上的变化更加繁多,悠扬动听。于是,这也就适宜表达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变化的个人情感。例如柳永《卜算子慢》: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和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关于怎样作慢词,张炎说:“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命意既了,思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词源》卷上)沈义父关于怎样处理起句、过处和结句谈了自己的经验。他关于大词和小词的作法说:“作大词先须立间架,将事与意分定了。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的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小词只要有些新意,不可太高远,却易得古人句,同一要炼句。”(《乐府指迷》)他们皆总结了词的谋篇布局的经验。
上一篇:什么是词牌
下一篇:什么是自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