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譬喻品》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概说】
为了使人们容易理解教法的内容,而使用实例或以寓言等加之说明,称之为譬喻。譬喻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种体裁,也是佛教智慧的重要体现,更是佛教方便法门的一种,也是佛教大慈悲心的流露。《法华文句》五曰:“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托此比彼,寄浅训深……动树训风,举扇喻月,故言譬喻。”譬喻的使用在佛经中非常广泛。《大毗婆沙论》云:“譬喻云何?谓诸经中所说种种众多譬喻。”
释迦牟尼在《方便品》中略开三显一之后,开始广开三显一,也就是开始了“三周说法”。第二品中“三周说法”之“说法周”的正说法部分结束,可以看到以舍利弗为代表的上根弟子听了《方便品》之后觉悟、领解了佛意,所以在第三品《譬喻品》中舍利弗把他所觉悟的道理说出来,佛陀给予了认可,并得到佛的授记。可是,中根的弟子依然疑惑不解,所以接下来舍利弗代中根弟子请法,请佛进一步展开说法,故而佛又开始说“譬说周”,用“火宅喻”来显示第一妙法。
“火宅喻”是法华七喻之一,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三界,三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不得安隐,好像大宅被火所烧,不能安居,所以火宅为喻。佛教经常会采用这个比喻,其他经典也有提及,如《心地观经·序品》谓:“了达三界如火宅,八苦充满难可出”。随着佛教的发展,此喻的运用也愈加广泛,后火宅也特指烦恼牵缠的俗世家室,如明代妙叶《念佛直指》:“如俗在家,火宅方煎”。民间亦贬称私畜妻室的破戒僧人为火宅僧,或用火宅比喻荒年乱世,如清代魏源《北岳五台看雪行》诗:“各号清凉奠震旦,欲易火宅为宁坤。”
本品上接《方便品》的“正说法”,紧接着继续了“说法周”的后四部分,也就是本品的第一节“鹙子领解,如来授记”的内容。“鹙子”就是舍利弗的意译名称,“鹙子领解”就是舍利弗把自己通过《方便品》所悟到的法意表达出来。“说法周”第三部分是“如来述成”,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的领悟表示肯定;第四部分“与之授记”,佛为舍利弗授记;第五部分“四种欢喜”,因为为声闻人授记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所以与会大众都欢喜踊跃。至此,“说法周”结束,授三根记的授上根记完成。本品第二节“鹙子代请,如来喻答”,这是“三周说法”之第二周“譬说周”的开始,譬说周分四部分,第三品中的“火宅喻”是第一部分“正譬开三显一”。第二节主要有两段,首先是“鹙子代请”,舍利弗这样的上根人已经领解佛意也得到了授记,但是中根和下根的弟子仍然疑惑不解,所以舍利弗发慈悲心,替他们向佛陀请法;其次是“如来垂答”,佛同意了舍利弗的代请,通过长文和重颂两部分说了“火宅喻”,来显示妙法。
在本品中还有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就是释迦牟尼佛为声闻舍利弗授记成佛,为声闻人授记成佛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甚至在有些经典中曾明言声闻不能成佛,而在法华会上却多次为声闻人授记,故而中国佛教早有名言“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法华经》调和大小乘的特点和会三归一、会权归实的思想,《法华经》中对声闻人的授记是大乘佛教包容性、自信心的体现,这一点在后面佛陀为曾经伤害过他的怨敌提婆达多授记成佛的事情上,大乘佛教表现得更大度。所以《法华经》所变现出来的这种大度、自信、宽容、和平和尊敬,非常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尤其对于各宗教之间的对话以及各宗教内部宗派间的同处、宗教徒之间的态度都具有指导意义。
上一篇:法华经《第七·化城喻品》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下一篇:法华经《第三节·大众疑念·弥勒申问》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