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信解品》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概说】
心中不怀疑为信。佛教界一般把“信”的具体含义分为三种:第一,信实有,对所听闻的一切诸法确信实有,坚信是确实存在的真理;第二,信有德,对于佛、法、僧三宝的无量功德确信不疑;第三信有能,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法都有希望,相信自己能得到能成就。
信在佛教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之有多种譬喻,比如把信心比喻为清水珠,对于三宝能生信心,垢秽不净的心顿时得到清净。佛教甚至认为信是进入佛教的唯一途径,信也是成就菩提的必备因素。《智度论》卷一曰:“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解”的原意是解脱一切束缚,此处则指解脱知见上的缠缚和迷惑。佛教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一、释之义,即通过释文义而消除疑滞,明白了文字的含义,所以没有了疑问,即明白、了解。二、知解之义,由见闻义理而生心解,即心开义解之意。解在佛教修行体系中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佛教提倡解行并重,甚至认为解比行更重要,“一切行道人,须得正解,如人行路,贵须有目”,如果没有正确的解,所做的业,所得的果必然是不正确的。
《信解品》属于三周说法之“譬说周”的“明中根领解”内容。第二《方便品》是说法周,佛陀开示了权巧方便的智慧,说明本来一佛乘的法为了度化众生而分别说三,现在又要会三归一,当时上根性的舍利弗领解佛意,但中根众生对此并没有完全信解,心中产生了疑惑,第三《譬喻品》,如来通过鲜明生动的譬喻,再次宣示了开三显一的真实含义,听完之后中根众生,即此处的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揵连四人,心中的疑惑完全消除,对佛陀的权实二智深心信解了。
本品的主要内容就是中等根器的佛子向世尊表白自己所信解的法。首先是自称得解,表明他们昔日对于无上正等正觉心不喜乐,不复进求,但现在却不求自得,获大善利。然后,为了再次表明含义,他们也欢喜地说了譬喻,这就是著名的法华七喻之一——贫子喻。譬喻部分又分为长行和重颂两部分,先说出一个生动的比喻来塑造一系列鲜明形象和具体事件,再将其中所喻含的法义和这些形象、事件来做一对应说明。最后,在偈颂的结尾,摩诃迦叶赞叹了佛陀的大恩难报以及佛的不可思议的实智和方便度众生的权智。
本品的关键在于阐明“信”、“解”二字,他们分别有很深广的含义和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们又不是完全分离的。“信”,从本品经文中可以看出来,首先是自信。二乘人以前为什么得不到佛的授记,没有开悟一佛乘的妙法,他们在本品中做了忏悔,就是因为没有自信,自暴自弃,自卑心使得他们没有求取佛果的心量,就好像本品喻说中那个远离父亲漂泊他乡的游子乞儿,自认为卑劣下贱,不敢希求大富长者的家业财富,甚至连长者的家也不敢进入。有了这种卑劣的心理称为精神障碍,就很难获得高尚的利益。所以培养自信心,尤其是在大乘佛法中对无上正等正觉的信心,获得这种自信,一方面要自己突破,要发心,使自己的心量逐渐变得广大;其次是通过佛的徐徐善诱建立信心,这就是信的第二个方面。信他,就是信佛,相信《法华经》的妙义。信本身就有一种无穷能量,蕴含着功德和力量,它能够使一切善根有生长发芽结果的机会。《法华经》中说佛为一切众生之父,一切众生皆当成佛,对于这些言论应该产生不二的信心,对本经的宣讲和听受产生甚深的欢喜和尊重。
如果说信是情感作用或偏向于情感,那“解”则偏重于理性、理解。把感受到的宗教变成理解了的宗教并非一件易事。如何解,本品的四位阿罗汉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本品中的贫子喻也可以给予很多启示。要准确理解一个新的东西或须要突破和提高的时候,应该先认识和忏悔自己以前的错误,放下以前的成见,然后打开心量,接收、思维、体会、融化、整理,之后变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升华自己,而且阿罗汉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样子,就是理解不是照单全收,而是融化吸收,理解了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也是一件有意义,有功德的事情。
“信”和“解”如此重要,同时他们作为菩提道上不同的两个门,必须把握齐举并重的原则,不得偏废一边,就好比解门和行门一样。尤其对于宗教,除了宗教感情、宗教体验等外,还有宗教教义、宗教实体、宗教文化等内容,没有一定理论支撑的信仰是很容易崩溃的,而且过度一味地强调信而忽略了解,也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宗教狂热和宗教恐怖往往是太过感性的结果。但是宗教的本质是超人间性,宗教绝不等同于世间的学问和知识,宗教追求的是终极超越,理性无法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宗教的全部,如果只强调宗教的理性,那必然使宗教黯然失色,最终将沦为与世间一般学问一样的东西。佛教被有些人称为智慧型的宗教,确实佛教有浩如烟海的经典,有灿若星河的教言,佛教哲学、佛教文学、佛教艺术、佛教心理学等都是可以理解的深刻学问,但佛教的核心还是解脱,是对于究竟彼岸的追求,但这种境界和佛的智慧是无法准确用语言来描述的,甚至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信又显得十分必要,而且佛教常说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或佛光普照但不照覆盆。可见佛教的普救和恩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信,而佛教不是一信就万事皆休的宗教,信才是开始,一切善根和功德由此而慢慢生长,这就要靠解和行,所以,信和解要并驾齐驱,才能在菩提道上平稳前进。
上一篇:法华经《第十四·安乐行品》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下一篇:法华经《第四节·持此经典·舌根功德》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