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一二三)·龚自珍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这首诗揭露的是清朝的赋税剥削太重,使江南农业遭到破坏的社会弊端。清政府明文规定的田赋不重,并曾扬言永不加赋。据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代作)》:“伏查大清户律载:官田起科每亩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亩三升三合五勺”,但实际征求时,由于加成色、打折扣、贿赂勒索,使浮收之数,数倍于正额。“苏州府长洲等县,每亩科平粮三斗七升以次不等,折实粳米,多者几至二斗,少者一斗五六升,远过律载官田之数。”这就是此诗写作的社会背景。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盐铁”指盐铁生产与专卖,汉桑弘羊与地方豪强的代表曾就此问题展开辩论,后由桓宽结集为《盐铁论》。“筹河”即治理黄河,这既是兴修水利、治服河患的事业,又是疏通航运、发展交通措施。这二者都是开辟国家财源的根本办法。如果不讲这个,而向民间、哪怕是素有粮仓之称的东南民间搜刮诛求,都是舍本逐末竭泽而渔。人民不堪其苦,而国用亦将匮乏。所以首二句表面似乎是说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故“不论”“不筹”,只能为东南斯民放声一哭。而实际上是指责肉食者既不从发展生产上开辟财源,又不注意兴修水利,而只靠敲骨吸髓的剥削压榨,致使东南人民涕泪长流。诗人利用语言的灵活性,措意在显与隐之间,故耐寻味。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上句直接指出这样一个严酷现实,即人民实际上遭受的盘剥,远远超出国家律法之明文规定。“国赋三升”和“民一斗”的句中排比形式,强调了名实相距甚远的奇怪现象,鞭挞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伪善、狡诈。而这样做,引起的结果是严峻的,它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屠牛那不胜栽禾”!“栽禾”是形象地表示农业生产;“屠牛”则是形象地表现对农业生产的破坏。由于农民负担太重,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宰杀耕牛,另求活路,那也比种田好啊!同时“屠牛”的更深隐的意味是人民逼急时也会铤而走险,因为历代农民起义,多以屠牛酾酒的仪式号召群众。龚自珍这里实际上已深刻地指出,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一味加重剥削,也是在挖自己的墙脚。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诗中运用句中排比(一、三句)和反诘语气构成唱叹,使议论富于情韵,也增加了作品的形象说服力。
上一篇:己亥杂诗(一二九、一三○)·龚自珍
下一篇:己亥杂诗(一二五)·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