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屈大均
花前小立影徘徊,风解吹裙百摺开。
已有泪光同白露,不须明月上衣来。
题曰《花前》,乃截取诗中首二字为题,类似于义山集中的“无题”诗。况周颐《蕙风词话》中称翁山词“哀感顽艳”,这“哀感顽艳”四字,正可移来概括这首七绝的风格。
诗中刻画了一位幽旷凄怨的女子形象;她小立于花前,人面花容,交互辉映;花影人影,两相徘徊。她是那样孤独,与她为伴的,只有多情的夜风。“风解吹裙百摺开”一句,写得极为顽艳,极为悲抑。“解”,是懂得的意思,夜风尚且懂得欣赏她的美,轻轻地吹拂着她的百叠衣裙,而心上的人儿却反倒不如夜风。诗中虽未着一“怨”字,而幽怨之情,已溢于言外了。
“已有泪光同白露,不须明月上衣来。”这两句措语奇特,含意深远。由于幽怨之极,不觉潸然泪下,闪闪的泪光与莹莹的白露沾湿了她的衣裳。衣上既然有了“泪光同白露”,当然也就“不须明月上衣来”了。本来,前面已说“影徘徊”,可见有月,有月而言“不须明月”,看似无理,实则与太白“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之句一样,都是“无理而妙”。前人诗中,写到白露,每每连及明月,以渲染一种幽窅之境,怨旷之情。李太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李至刚“为爱低头弄明月,不知寒露湿衣多”(《赵子固水仙》),可证。翁山此诗,既承继了前人的传统,又有所突破,用“已有”、“不须”等词语互为推挽,造成一种拗折的语势,从而使这位女子的幽怨之情更为突出。“不须明月上衣来”,蕴藉深沉,耐人寻味。表面看来,是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意,言愁与明月俱在,难以消除;实际上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我内心已晶莹如白露,何劳明月相照?所谓“内心修美,何暇外求”,是也。
翁山论诗,有“所官不过男女,而忠君爱国之思溢乎篇外”(《无题百咏序》)之说,因此,此诗的主旨很可能就是作者“忠君爱国之思”的体现。倘如此理解,则诗中那位女子,或许就是作者的化身,其萦心牵念者,也许就是业已覆亡的明王室。当然,此诗也可能只是作者一时兴到之作,是代言体,而非比兴寄托。孟子云:“诗无达诂”,此之谓也。
上一篇:姚鼐《淮上有怀》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
下一篇:狄葆贤《沪渎感事诗(选一)》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