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秦淮丁家水阁·钱谦益
苑外杨花待暮潮,隔溪桃叶限红桥。
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六朝。
此诗原题为《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浃两月,临行作绝句三十首留别,留题不复论次》。作为题目,它是够罗嗦的,当作小序看,却为我们理解此组诗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线索。丙申即顺治十三年(1656),此时离钱谦益降清,因未得要职而告病南归,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间,钱氏自知大节有亏,进退失据,渐生愧悔之情。除平日念经礼佛外,也外出参加一些活动,与抗清志士暗中有过联系。此次从常熟家中到南京,一呆就是两个月,恐怕不单纯是为了就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认为这留题丁家水阁的三十首绝句,“大抵为当日南明作政治活动者,相往还酬唱之篇什”,是很有道理的。
这里选的原列第四首。从字面上看,它写的是从丁家水阁纵览历史名城金陵的春光与暮色:丁家花园外的沿江杨柳,正在飞花飘絮,等待着晚潮的到来;青溪对面的桃叶古渡被一道道卧波的画桥所阻隔,却仍依稀可见。在如血的夕阳下凝神地望着这千年古都,春色倒是和别处没有两样,有着水一般的清明与温柔;只是面对着一些历史陈迹不免使人感慨万千,像我眼皮底下的这丁字帘前面,就是往日热闹非凡的秦淮河,如今却是另一番冷清清的面目。作者就中寄托的故国之思、愧悔之情是显而易见的。
这首诗如果只作上述理解,也是思深笔婉,自成境趣,秦淮风味十足的。史学泰斗陈寅恪先生更透过一些字眼,认定此诗是作者为其第二夫人柳如是而作,说“杨”即“柳”,“苑外杨花”即指不在身边的柳如是,“前二句谓河东君(柳如是)此时在常熟(钱氏家中),与己身不能相见。‘暮潮’有二意,一则用李君虞(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言己身不久归去,不致如负心之李十郎(益)也。”(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柳如是本为明末秦淮名妓,年青貌美,多才多艺,深得钱的宠爱;同时又有爱国之心,清兵渡江时,曾劝钱谦益殉国,自身也曾投水自尽以明志,被侍女救起,以此钱谦益不能不敬畏她三分。此次阔别数月,题诗存念自是情理中事,此诗的深微不露也符合老夫(钱当年74岁)思少妻(柳当年38岁)的表述方式。所以陈寅恪的解释也是站得住脚的,这样就又为此诗抹上了一种糅心事、家事、国事于一炉的混合色调,符合钱诗思沉色丽,托旨遥深的特色。至于陈说的“暮潮”暗喻“明室将复兴,如暮潮之有信”,则有刻意求深之嫌,不可从。
上一篇:流水·释敬安
下一篇:鲁连台·屈大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