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二十四首选一)·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遣兴》二十四首写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这是一组论诗诗。论诗诗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形式,上乘的论诗诗,要既能表现关于诗歌创作的精辟见解,又不失其诗歌的艺术特征;或者说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诗歌创作的见解。这首七绝即是一首比较好的论诗诗。
此诗以自己的创作为例,倡导诗人创作应该具有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否勇于修改作品,这是古代许多诗人与理论家所注重的问题。曹植曾云:“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与杨德祖书》)这是指出创作要修改的必要性。杜甫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解闷十二首》),则表现了改诗之乐趣;明人谢榛亦云:“诗不厌改,贵乎精也。”(《四溟诗话》)这里说修改的目的在于“精”。袁枚对此有其真切的体会,诗头两句云:“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爱好”,即追求诗歌的高境界;正因为立志高远,所以创作态度要谨慎严肃,不可掉以轻心,草率从事,即“下笔难”。当诗的草稿写出后要“千改”,即对诗的构思、遣词、用韵等各因素反复推敲。因为“人功不竭,天巧不传”,“知一重非,进一重境”。(见袁枚《续诗品·勇改》),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只有经过这个加工过程,诗歌才能进入艺术的高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的体会前人已曾说过,不算新鲜;那么后两句的比喻却独出心裁,令人耳目为之一新:“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阿婆”系作者自比,因为此时作者已76岁高龄。“初笄(jí)女”,即刚成年的女子。老“阿婆”为何似“初笄女”呢?原来她非常爱美,又颇自尊,蓬首乱发是决不出头露面的,一定要把头发梳得云鬟高耸,一丝不乱,打扮得漂漂亮亮,才允许别人观看。这是比喻自己虽然是功力纯熟的老诗人,亦要像初学作诗者一样认真严肃,对诗稿要“反复改正”,以去掉“瑕疵”(见《随园诗话》卷三),才可供人欣赏。这两句诗的比喻,不仅使前两句的感受形象化,同时增添了诗的情趣,避免了以议论为诗的枯燥乏味之弊,从而使读者易于接受。
袁枚尝论诗云:“惟其言之工妙,所以能使人感发而兴起;倘率直庸腐之言,能兴者其谁耶?”(《随园诗话》卷一)这是主张诗须通过巧妙形象的语言艺术地抒情言志,这样才能有感发人心的魅力。这首诗前两句比较平淡,但后两句关于“阿婆”与“初笄女”的比喻,却生动有味,即属“工巧之言”,从而为全诗增添了魅力,令人读了当发出会心的微笑。
上一篇:秦淮杂诗(其十)·王士禛
下一篇:秦淮晓渡·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