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棹歌沅湘·魏源
是落叶耶是红雨?潇潇瑟瑟打窗户。一更两更三更雨,如听《离骚》二十五。渔翁家住桃源曲,江水一年香一度。江碧不如村酒渌,女儿每被桃花妒。东风飘出五溪里,流到湖边舟不止,隔烟呼人问矶沚。洞庭春涨水连天,远岸青山欲上船,江空月落舟茫然。
魏源是湖南邵阳人,这篇七古同写资湘、蒸湘的二篇一样,均为怀乡之作,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本篇在用韵上前四句叶上声麌韵,且奇句两“雨”字不避重复入韵;中四句叶去声遇韵,与麌韵仅声调不同,且奇句复以入声沃韵字“曲”、“渌”互叶;而末六句,先三句共叶上声纸韵,再三句共叶平声先韵,用韵很有特色。
诗一开头,出以问句,诗人说:打在窗户上发出阵阵声响的是什么东西?是“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还是“摇动繁英坠红雨”?(刘禹锡《百舌吟》)自然诗人真正听到的只能是雨声,那种疑是秋之黄叶陨或春之红花落的感觉,出自他的艺术想像。而“潇潇瑟瑟”四字,故意让人捉摸不透是什么季节,以引出后文。下面,“一更两更三更雨”以数字记时的连续性写雨势绵绵不断,不落俗套。“如听《离骚》二十五”谓诗人听着雨声,忽然感到好像在听屈原朗诵楚辞。屈原作品据汉刘向、刘歆校定,共25篇,而《离骚》又是其代表作,故以“《离骚》二十五”指屈原所写的楚辞,语甚新奇。二句四处出现数字,用得都很精妙,绝对不是“算博士”声口。
接着,诗人直接写到了沅湘的风土人情。“渔翁”二句,令人想起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数语。“桃源”既是实指,即沅水下游的桃源县;又是虚指,即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中所说的桃花源。渔翁在此,一年一度看江中桃花片片,嗅江上春波飘香,真足以“怡然自乐”。二句还告诉人们:前面所说的“雨”是春雨,但也不妨认为是“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江碧”二句,说沅水不如村酒清,桃花不如村女艳,看来是贬低沅湘景物,实际上却是以抑为扬,通过赞美“人杰”来显示“地灵”,更令人感受到沅湘的自然美与风俗美。
“东风”三句,笔承上文,写桃花落英缤纷,被春风由上游的五溪,一直吹送到下游的桃源,再流到洞庭湖边,随行于远去的航船后,要隔着湖上的雾气,呼唤船夫问一问何处是岸,何处有岛?以拟人化的笔法,写桃花或因妒女儿之色而凋谢,流到洞庭湖似气犹未平,要找个地方再放鲜花,与人媲美,想像可谓匪夷所思。(或许这样理解求之过深,是耶?非耶?)
最后三句接写洞庭湖的景色,而以诗人的感叹结尾。湖上春水高涨,天水一色,水涨船高,远岸的青山似乎要跨上船来,诗人笔墨,栩栩如生。在这儿沅水已到终点,诗人的神游也将终结,“舟茫然”实际上是诗人的心茫然。这几句中,“远岸青山欲上船”与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水枕能令山俯仰”有异曲同工之妙。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评魏诗说:“其雕镌造化,捶险凿幽之笔,能使山无遁形,水无匿响”,《沅湘》一诗似乎可以为例。
上一篇:三湘棹歌蒸湘·魏源
下一篇:三元里·张维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