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钱琦
竹舍茅檐似画图,疏篱都夹绿珊瑚。
不教夜雨空阶滴,添种芭蕉三五株。
“竹枝”原为唐时流行于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经刘禹锡谪居期间成功的仿作和改造,遂定型成为一类以描写民风土俗为主,既有着清词丽句的文人诗面貌,又不失含思婉转的民歌风调的诗体。钱琦的这首诗歌,以“竹枝”形式表现有着浓郁地方色彩的台湾庭院风光,颇能体现竹枝词的某些特色。
此诗系作者奉命巡视台湾时写成。地处亚热带的宝岛台湾,其地理和民俗与内陆迥异其趣,海洋的阻隔,使得那一方的土风土俗长时期来鲜为人知,因而当这位原本就最擅长捕捉物态人情之美的诗人从内地初来乍到,那份惊奇自然是非常强烈的。的确,光是台湾的庭院这一角,已足令诗人感觉如在画中一般了:一溜房屋,全是用竹子构建起来的,屋檐上搭着一排厚实的茅草,显得非常洁净和整饬;稀疏的院篱笆墙,搭配着一排傍篱而栽的青青珊瑚树,分外清新悦目。珊瑚,此处指珊瑚树,又名法国冬青,是一种常绿的灌木。出现在本诗开头的这些事物——茅檐竹舍、篱笆墙和绿珊瑚,莫不富于亚热带风物特征,因而诗人在信手拈来之间,便完成了一幅带着亚热带清新之气的精美构图。“似画图”的比喻虽说不上特别的新颖,但此处读来仍相当有表现力,有助于构成读者对诗境的想像。以现实为原型的,经过艺术的处理和再创造的画,通常总比它的原型更美丽动人。诗人赞美眼前景致堪比图画,则它的不同寻常的美自可想见了。
完成这两句之后,台湾庭院的景致已大致完整,形象也相当鲜明了。诗人接着把他意犹未足的目光落在了阶前几株肥大的芭蕉树上。如果说,本诗前两句的构图还稍嫌单调的话,那么,这种茂密硕大的热带植物一旦出现在画面,整个画面便顿时显得层次丰富,形象饱满,色泽也更明润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由一个活泼的臆测“不教夜雨空阶滴”来引出这丛芭蕉,是颇具匠心的。这样既照应了台湾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又使原本悄无声息的诗境平添了一份意外的动感。静止的画面这会儿变成了一方立体的空间,从里面不仅可以听到雨打芭蕉那种清脆透亮的声响,甚至还能触摸芭蕉在风雨中摇曳擅动的枝叶了。末了“添种芭蕉”这一笔亦具有很强的暗示力,从“种”这个简单的动作细细体味,立时,一位勤劳和热爱生活的庭院主人便呼之欲出了,随之,一股淳厚的融融乡情亦灌注到了整个诗境之中。这两句的描写,思致新鲜活泼,富于弦外之音,极能显示竹枝词创作之三昧。
上一篇:台湾竹枝词(其十五、廿二)·丘逢甲
下一篇:岁暮杂感·吴禄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