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每作一画,必草一绝句于其上。二年以来作画百余帧,而题句都不省记。强忆得三十首,拉杂录之(其二十四)·林纾
回首琼河五十秋,当年雏发尚盈头。
柳花阵阵飘春水,逃学偷骑老牝牛。
当一个人步入黄昏岁月时,也许是出于对老境的自哀,抑或是出于对青春的眷恋,总不免要时时地忆念起儿时有过的一段段欢悦的光景。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的这首小诗,所言近乎于此。
诗作于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五年间,其时,林纾已是年近六十三岁的老人。他在完成了一幅画后,题上了此诗。时至今日,画已无从寻觅,诗却流传人口。
一般来说,题画诗的好坏,还在于要能传神地再现画中的精神,使人读罢对画中的情景了然于心,至少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诗中有画”。唯其如此,方才不失题画诗的旨趣。林纾是深谙此中道理的,故而在小诗中非常传神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着意刻画了一个既天真可爱,又活泼淘气的儿童形象。“柳花阵阵飘春水,逃学偷骑老牝牛。”不需细细地品味,你就会惊喜地感受到这两句诗画意盎然,毫不费力地将画中的情景出神入化地和盘托出。看啊!因风而起的柳絮一阵阵飘过绿油油的春水,为水乡带来几多恬静,平添几多妩媚。春天是多么地令人神往哟!儿时的林纾,也许禁不住春色的诱惑,也许不耐枯寂乏味的学堂生活,也许常常带着小孩子差不多都有的贪玩心理,偷偷地逃学,在柳絮飘飏的小河边上,骑着老牛高兴地玩耍。现在,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有了这两句诗,画中的情景已完全可以想像了。然而仅此还很不够,人们还会问:这画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情感呢?于是又有了诗的前两句“回首琼河五十秋,当年雏发尚盈头”追忆。原来,林纾是在借此画来缅怀儿时的欢悦,抒发老去的悲情,只是出语比较含蓄,大概是要与后两句表现画中的美景取得和谐,不想破坏儿时美景乐事的氛围。“琼河”,过去的注家以为未详,实即“琼水”,系闽江支流,作者故乡之所在。一个“尚”字颇耐人寻味,当年雏发“尚”盈头,那么如今五十个年头过去了,童年时一切美好的光景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一去不返,这中间该渗透着林纾多少深沉的感慨!转瞬而去的五十年岁月,不言而喻地象征着作者难以抵御的生命枯萎,而林纾至老犹不忘儿时的欢情,这实际上正是对自己逝去的生命光华的无限追恋。从“尚”字的背后回溯到“回首”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旧时文人骚客怀旧伤逝的情思是何等的浓郁。
应该说,这首题画诗虽然短小,但在表现手法上还是相当成功的。诗中起头便用“回首”一词,迅即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如梦幻一般美好的童年。作者内心的感情,绝不作主观上的自我表述,而是让人透过诗中画面的描写,去产生心灵上的感应,给人留下深广的思索联想的余地。诗的前后两联看似写得轻松自如,一气而下,其实构思精巧,颇具匠心。前两句是将图画所难以表现的内容高度提炼,用语言表现出来。试想,如果缺少前两句的必要交待,单看诗的后两句,这首题画诗就会失去它缅怀故往,抒发老去悲情的寓意,而流于浅薄而已。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景物、人物栩栩如生的动感描写,将前两句的诗意加以形象化的表现,从而使整首诗进入浑然一体、准确传神地再现画中精神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蓦然失却碧芙蓉,雲出山来白万重·林纾
下一篇:云门墱·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