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张岱
看西湖竞渡十二三次,己巳竞渡于秦淮,辛未竞渡于无锡,壬午竞渡于瓜州,于金山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亦如之。秦淮有灯船无龙船,龙船无瓜州比,而看龙船无金山寺比。瓜州龙船一二十只,刻画龙头尾,取其怒;旁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篷,前后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挝鼓,取其节;艄后列军器一架,取其锷;龙头上一人足倒竖,敁敠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画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镇江亦出。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则百捷捽,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螘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艓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
——《陶庵梦忆》
〔注释〕 钲(zhēnɡ):古代南方徐、吴等国的乐器,形似钟而狭长,有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则鸣,初为行军时所用。又,鼓之敲击处曰钲。 锷:本指剑刃,此处指兵器的威威耸立。 敁敠(diān duó):本指用手估量轻重,掂量斤两,此指人倒悬之危势。 (jié):节足动物,即石蜐。《广韵》引《南越志》:“石蜐生石上,形如龟脚,得春雨而生也。”一说石蜐状如蟹螯,紫色,居水石中。 螘(yǐ):蚁之本字。
本篇写赛龙舟,此俗至今两广、福建等地仍很活跃。作者写的是金山龙舟比赛,时在崇祯十五年(壬午),即公元1642年,距明亡只有两年的时间。
张岱此文的写法别是一调,真正写龙舟竞渡的文字并不多,却花费不少笔墨进行铺排,反复描写龙舟的外形装点以及舟上设施。怒,悍,绚,节,锷,危,险,共是七状,文字大体是整齐排比的,每一状都抓住了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刻画生动,重在气象渲染。这里,文字上的技巧比较明显,见得经营但并不拘谨,总体感很强烈。好像一组特写,最终才推出全景,及待写至金山上的游人团团围聚山顶,隔江相望,可就是大场面的俯瞰了,故船如蚁附蜂聚,熙攘辏集。“蠢蠢欲动”者,虫蛰之苏醒也。居高临下,观大面积人船攒动,情形正相仿佛。“螘附蜂屯,蠢蠢欲动”这八个字写出了龙舟盛会赛前场面之神韵。“惊湍跳沫”至“蟠委出之”只不过写各队龙舟之聚集,似非正式比赛,但已使人惊心动魄。及至大赛开始,只有一句:“两岸沓沓然而沸。”余则留待读者创造性的想象了。“丹青难写是精神”,张岱文佳,佳就佳在能以简笔传达“精神”,写出事物之神韵风采,绝非一味刻意实写。
张岱不少精彩的文字常常是“无法而法”,“法极无迹”,即技巧精绝,令人看不到技巧。这一篇不仅文字上的技巧可以循到,就连结尾的技巧亦可见消息,即是所谓“费却无数笔墨,只为妙处;乃既至妙处,即笔墨却停”(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卷八批)。可见,技巧永远是必要的,便是大家,亦复如是。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大家之异于常人,非由于技巧熟练,能达常人所不能达;直为想象高妙,能想常人所不能想。”同时又说:“专恃技巧不成大家,非大家不须技巧也,更非若须技巧即不成大家也。”说得多么清楚!张岱此文直可视为既见技巧又不失大家风采的一篇佳作。
上一篇:《金山夜戏·〔明〕张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下一篇:《金老童·〔明〕冯梦龙》原文|译文|注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