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天河》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1]近世有人居海渚者,[2]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3]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4]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5]”竟不上岸,因还如期。[6]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7]”
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注释】 [1]天河:即银河星系,由大量恒星组成,呈银白色带状,形如长河,故名之。或称天汉、银汉、星河、云汉等名。 [2]渚(zhu 主):水边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3]赍(ji 积):携带。 [4]次:停留处。 [5]蜀郡:今四川成都。严君平:名遵,蜀人,西汉时著名隐士。终生不肯为官,为扬雄所推重。成帝朝, 卜筮于成都市肆,日得百钱以自养,即下帘闭户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今存《老子指归》七卷。 [6]还如期:此处即指开头所谓“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7]牵牛宿:星官名,又称牵牛,俗名牛郎星、扁担星,即河鼓二,系天鹰座主星,位于银河系南,与河北的织女星隔河相对。夏秋夜空常可望见,呈白色,极亮。
【译文】 从前传说天河与大海相连通。近来有在海边小洲居住的人们,每年的八月即乘着木筏子往还,不违期限。有一人有奇志,在木筏上搭了个高大的棚子,多带干粮,乘筏而去。十来天里还能观看到日月星辰的升沉起落,后来便茫茫忽忽地分不清白天黑夜了。行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和外城样的东西,房屋很整齐。远远望见宫内很多织布的妇女,见到一男子牵着牛在河边小洲饮水,牵牛的人就吃惊地问他:“什么原因来到这里?”这个人便说清全部来意,并且问这儿是什么地方,回答说:“您回去后到蜀郡访问严君平便知晓了。”这个人就不再上岸,因而按期归还。后来到蜀郡,请问严君平,说:“在某一年某月日,有客星进入牵牛宿的地方。”计算年月,正是这个人到达天河的时间。
【总案】 牛郎织女的神话与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祝英台、白蛇许仙并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而它的起源也许是最古老的。早在《诗·小雅·大东》里,就有“跋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句子,分别将之想象成织妇和牵牛人的具体形象,尽管二者之间还毫无关连,更谈不上夫妻了。但是,在后来长期的流传演变过程中,劳动人民依据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理想,不断丰富补充它的情节和内容,使之渐趋完整,终于形成为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的故事。就现存资料来看,在西汉之际,牵牛和织女已由两颗星被传说为两位神人,并具有某些具体情节了。如《淮南子·俶真训》说:“妾宓妃,妻织女。”班固《西都赋》也称:“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唐·李善注引《汉宫阙疏》云:“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据《汉书·武帝纪》,昆明池建于武帝元狩三年)而到了东汉末期,这一故事便基本定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蔡邕《青衣赋》:“悲彼牛女,隔于河维”,曹植《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等,都给这对夫妻的爱情涂上一层深惋的悲剧色彩。本篇虽然属于牛女故事基本完成后的作品,但在情节安排上却别辟蹊径。它保留了牛女耕织这个相对稳定的故事基础——其实是当时农村现实生活的反映,却从下界有人探奇、乘槎至天河的所闻所见的角度表现出来,就带有新奇神秘的意味。结尾访严君平、客星犯牵牛云云,更平添了迷离惝恍的一笔,从而为我们显示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在发展演变进程中的另一条线索。后人又将之和张骞出使西域的史事混淆起来,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奉使虚随八月槎”、宋·张伯端《修真十书·悟真篇》:“张骞乘槎自黄河逆上,至天河女宿之度”等皆是,亦真亦幻,兴趣无穷,成为人们常常征引使用的典故。本篇语言较为质朴,但描写比较细致,叙事也错落有致,更主要的在于它有着一个美丽的神话背景,所以能引发人们更多的想象和寻味,为之增添了其本身原来并不具有的动人色彩。
上一篇:清尊录《大桶张氏》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下一篇:谐铎《奇女雪怨》原文|注释|赏析|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