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窗闲话《金山寺医僧》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浙右某孝廉,[1]约伴入都会试。[2]舟至姑苏,[3]孝廉病矣。同伴唤舆送至名医叶天士家诊治。[4]叶诊之良久,曰:“君疾系感冒风寒,一药即愈。第将何往?”孝廉以赴礼闱对。[5]叶曰:“先生休矣!此去舍舟登陆,必患消渴症,[6]无药可救,寿不过一月耳,脉象已现。速归,后事尚及料理也。”遂开方与之,谕门徒登诸医案。孝廉回舟,惶然泣下,辞伴欲归。同伴曰:“此医家吓人生财之道也。况叶不过时医,决非神仙,何必介意。”次日,孝廉服药,果愈。同伴益怂恿之,遂北上,然心甚戚戚。舟抵江口,[7]风逆不得渡。同人约游金山寺。[8]山门前有医僧牌。孝廉访禅室,僧为诊视,曰:“居士将何之?[9]”以应试对。僧蹙额曰:“恐来不及矣!此去登陆,消渴即发,寿不过月。奈何远行耶?”孝廉泣下,曰:“诚如叶天士言矣!”僧曰:“天士云何?”孝廉曰:“无药可救。”僧曰:“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孝廉觉其语有因,跽而请救。[10]僧援之,曰:“君登陆时,王家营所有者,秋梨也。以后车满载,渴即以梨代茶,饥则蒸梨作膳。约至都,食过百斤即无恙。焉得云无药可救,误人性命耶?”孝廉再拜而退。行抵清河,[11]舍舟登车,果渴病大作矣。如僧言,饮食必以梨。至都,平服如故。入闱不售。[12]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谢。僧收物而却其金,曰:“居士过苏城时,再见叶君,令其诊视。如云无疾,则以前言质之。彼如问治疗之人,即以老僧告之,胜于厚惠也。”
孝廉如其言,往见天士,复使诊视。曰:“君无疾,何治?”孝廉以前言质之。天士命徒查案,相符。曰:“异哉!君遇仙乎?”孝廉曰:“是佛,非仙。”以老僧言告之。天士曰:“我知之矣。先生请行,吾将停业以请益。”遂摘牌散徒。更姓名,衣佣保服,轻舟往投老僧,求役门墙以习医术。[13]僧许之。日侍左右,见其治过百余人,道亦不相上下。告僧曰:“余亦有所悟矣,请代为立方,可乎?”僧曰:“可。”天士作方呈览,僧曰:“汝学已与姑苏叶天士相类。何不各树一帜,而依老僧乎?”天士曰:“弟子恐如叶之误人性命。必须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方可救人耳。”僧曰:“善哉此言,胜于叶君矣!”一日,有舁一垂毙之人至,其腹如孕。来人曰:“是人腹痛数年,而今更甚。”僧诊讫,命天士复诊开方。首用白信三分。[14]僧笑曰:“妙哉!汝所以不及我者,谨慎太过。此方须用砒霜一钱,起死回生,永除疾根矣!”天士骇然曰:“此人患虫蛊,以信石三分,死其虫足矣。多则人何能堪?”僧曰:“汝既知虫,不知虫之大小乎?此虫已长二十寸余矣。试以三分,不过暂困,后必复作;再投以信,避而不受,则无药可救矣。用一钱,俾虫毙随矢出,永绝后患,不更妙耶?”天士惑甚。僧立命侍者出白丸,纳病人口中,以汤下之,谓来人曰:“速舁回寓。晚必遗矢出虫,俾吾徒观之。”来人唯唯,舁病人去。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天士心悦诚服,告以真姓名而求益。僧念其虚心向往,与一册而遣之。 自是,天士学益进,无棘手之症矣。
【注释】 [1]浙右:浙江省西部。古人标示方位,左东右西。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俗称。 [2]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各省的举人皆可应考。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考期初在二月,乾隆时改在三月,分三场。考中者称贡士。 [3]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得名。 [4]叶天士:清代医学家。名桂,字香岩,江苏吴县人。世业医,继承家学,闻人善治某症,即往师之,集众人之长,自成一家。著《温热论》,倡温病卫、气、营、血的辨证和治法,对温病学说颇有发展。其治疗各科疾病,能灵活运用古法,处方精简,用药配伍有独到见解。又擅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其内容详见门人华岫云编《临证指南医案》。尚有《叶案存真》、《未刻本医案》等,均为后人所编。 [5]礼闱:即礼部试。唐代进士考试本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至开元二十四年,改由礼部侍郎主持,通称省试。历代沿袭,科举遂为礼部专职,因称在京举行之会试为礼部试,亦称礼闱。 [6]消渴症:中医病名。因口渴、易饥、尿多、消瘦,故名。 [7]江口:渡口。此处指运河过长江的渡口。 [8]金山寺:在江苏镇江西北金山上。东晋时创建,原名泽心寺,自唐代起通称为金山寺。宋代曾改名龙游寺,清初又改名江天寺。为国内佛教禅宗名寺。[9]居士:梵文“迦罗越”的意译,亦译“家主”。佛教用以称呼受过“三皈依”和“五戒”的在家佛教徒。后来专称在家奉佛的人。 [10]跽:长跪。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11]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 [12]不售:货物卖不出去。引申为考试不中。 [13]门墙:《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后因称师门为门墙。 [14]自信:白色的信石。是一种烈性毒药,即三氧化二砷。因从砒石中提炼,故称砒霜。砒石古代产于信州,故称信石。
【译文】 浙江西部某位举人,相约同伴进京参加会试。船到苏州,举人病了。同伴叫了轿子送他到名医叶天士家看病。叶诊察了好半天,说:“您的病是感冒风寒,一服药就能痊愈。但是您要到哪儿去呢?”举人回答说要赶去参加礼部试。叶说:“先生歇着吧!这一去离船上了陆路,一定会得消渴症,没有药可救,寿限不过一个月罢了,脉象已经显示出来。快回家,后事还来得及料理。”接着开了药方给他,指示徒弟登记在医案上。举人回船,惊恐地流下眼泪,辞别同伴想要回家。同伴说:“这是医家吓唬人得钱的办法。况且叶不过是个现时的医师,决不是神仙,何必放在心上。”第二天,举人吃了药,果然好了。同伴更加怂恿他,于是就北上了,但心中很是悲哀忧虑。船到了渡口,因顶头风不能渡江。同伴相约游览金山寺。山门前挂有医僧的牌子。举人来到僧人住所,和尚为他诊看,说:“居士要到哪里去?”回答说要参加考试。和尚皱着眉头说:“怕是来不及了!这一去上了陆路,消渴病就发作了,寿限不过一个月。怎么能走远路呢?”举人落下泪来,说:“实在是和叶天士说的相同呀!”和尚说:“天士说什么?”举人说:“没有药可救。”和尚说:“谬论!药如果不能治病,古圣先贤何必留下这一门学问?”举人感到他的话中有原由,跪着求救。和尚拉起他来,说:“您上陆路时,王家营有的物产,就是秋梨。将车后装满,渴了就用梨代替茶,饿了就蒸梨当饭。大约到京城,吃的梨超过一百斤就没有病了。怎么能说没有药可救,误了人家的性命呢?”举人拜了两拜退出去了。走到清河,离船上车,果然消渴病大发起来。依着和尚的说法,吃喝都是用梨。到了京城,病愈复原如初。进考场没有考中。感激和尚的救命之恩,回到金山寺,用二十两银子和京中的土产作为谢礼。和尚收下东西谢绝了银子,说:“居士路过苏州城时,第二次去看叶先生,请他诊察。如果说没有病了,就用他原先说的话质问他。他如果询问治疗的人是谁,就告诉他我是谁,比给我许多钱还强啊。”
举人遵照他的话,去看叶天士,再次请他诊察。他说:“您没有病,治什么?”举人用他原先的话质问他。天士让徒弟查看医案,的确是这样。他说:“奇怪!您遇见神仙了吧?”举人说:“这是佛,不是神仙。”把老和尚的话告诉了他。天士说:“我知道了。先生请上路吧,我将停业去请教。”于是摘掉招牌并遣散了门徒。改了姓名,穿上佣人的服装,乘小船去投奔老和尚,请求在老师身边服务从而学习医术。和尚答应了他。叶每天侍立在和尚身边,看他为一百多人看过病,医术和自己也差不了许多。便主动向和尚说:“我也有些明白了,请允许我为您代笔开方,可以吗?”和尚说:“可以。”天士写了方呈上审阅,和尚说:“你的学问已经和苏州叶天士差不多了。为什么不各自立个旗号行医,反而来依随我呢?”天士说:“学生怕像叶那样误了人家性命。一定要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才能去救人。”和尚说:“这话好极了,胜过叶君了!”有一天,有人抬来一个快死的人,他的肚子像怀孕了一样。来人说:“这人肚子疼了好几年,现在更厉害了。”和尚诊察完了,让天士再诊察并开方。天士的方开头就用砒霜三分。和尚笑着说:“妙啊!你赶不上我的地方,就是过于谨慎了。这个方子应该用砒霜一钱,就起死回生,永远断除病根了!”天士惊恐地说:“这人得的病是肚里长虫,用砒霜三分,杀死虫子足够了。多了人怎能受得了?”和尚说:“你已经知道是虫了,不知道虫子的大小吗?这条虫已经二十多寸长了。用三分砒霜,不过是暂时治住它,过后必然复发;第二次用砒霜,它能躲避受毒,就没有药可救了。用一钱,使虫药死随大便排出,永远断绝了后患,不是更妙吗?”天士疑惑得很。和尚立刻让仆人取出白色药丸,放入病人嘴里,用开水送下,告诉来人说:“快抬回住处。晚间必然排大便排出虫来,让我的徒弟看看它。”来人连声答应着,抬病人走了。到了夜间,果然和说的一样,挑了一条红色的虫子来,长二尺多。病人已经苏醒,肚子饿了要吃的。和尚叫用人参茯苓制成粥给他吃,十天就痊愈了。天士心悦诚服,告诉和尚真实姓名并请求进一步学习。和尚喜爱他虚心来求学,给他一本书让他走了。从此,天士的学问更加长进,再没有为难的病症了。
【总案】 金山寺的医僧确实是位神医。看他处理的这两个病例,可知中医的三昧,他已参透无疑。一阴一阳之谓道。人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为世界万物之灵,身为一大系统,外接以层层大系统,岂能以机械零件拆而视之?所谓“辨证施治”,言易行难,自古鲜有能融会贯通者。故国人多为庸医所误,渐渐失掉自信。以致科学昌明之今天,反以为所谓“中医”,不过是拍毕爱克斯光片煎汤药喝,治不了大病。此篇虽然题为《金山寺医僧》,也以较多的篇幅写了医僧的事迹,但自始至终,主要是围绕着叶天士来写的。医道和医德向来互为表里。观其摘牌散徒,求役老僧门墙,执著于“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其德可知,而后才能“学益进”。读者慧眼不可不察也。
王鲁一
上一篇:剪灯新话《金凤钗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下一篇:鬼董《金烛》原文|注释|赏析|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