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小说代表作品·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周处
《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本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之“自新门”之十五。
它写周处改过自新的经过,告诉世人一个重要道理:知错能改,同样可成为有用之人。这个故事的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这篇小说篇幅较小,有两层意思:
第一段(篇首至“相庆”):义兴“三横”;
第二段(“竟杀蛟”至篇末):除害自新。
第一段:义兴“三横”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一、诠词释句: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县南)人。他少时胡作非为,乡里厌恶他。后官至西晋御史中丞。因抵抗氐人齐万年之乱,以身殉国。《晋书》有传。
凶强侠气——凶强,言凶暴强悍。侠气,有侠客气概。此指争胜好斗。
邅迹虎——邅(zhàn沾)迹虎,含义不详。《晋书·周处传》作白额猛兽。
暴犯、三横、尤剧——暴犯,侵害。横(hèng),粗暴。三横,即三害,指蛟、虎和周处。尤剧,更加厉害。
说、冀、其一——说(shuì税),劝说。冀,希望。其一,指周处。
没与与之俱——没,沉没。与之俱,指周处同河蛟一起沉浮。
二、略述大意:
周处年轻之时,特别凶暴强悍好斗,被乡里人认为是一个祸害。同时,在义兴(今宜兴)地方的水中有蛟龙,山上又有白额猛虎。它们全都在侵害老百姓。所以,义兴人把周处、白额虎和蛟龙,合称为“三害”,其中以周处之患最为厉害。有人规劝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害(意谓给周处留下改过机会)。周处上山杀了白额虎,又下到水中去同蛟龙搏斗。水蛟有时浮上来,有时沉下去,为此在水中游斗了几十里,周处也同蛟龙一併浮上沉下。这样经过三天三夜,地方上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便相互奔走庆贺。
在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谓已死,更相庆”。这是什么含义呢?
上文已说到乡人列虎、蛟、处为“三横”,并指出“以处尤剧”。这就是说,虎、蛟之害,固然可怕、可恨,但它们的凶残还不及“周横”之厉害。因此,对于周处之死,则更为可庆、可贺。可见周处的横暴已到极点,乡人的痛恨也到了极点,盼他早死。
第二段:除害自新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一、诠词释句:
为人情所患——人情,众人之感情。患,祸患,因祸害而痛恨。
入吴寻二陆——吴,即吴郡,今之江苏苏州市。寻二陆,寻找两个姓陆之人。此指陆机与陆云兄弟俩。
平原与清河——平原,指陆机,他曾任晋平原内史之职;清河,指陆云,他仕晋后,官至清河内史。
修改与蹉跎——修改,即改过自新。蹉跎(cuō tuó搓陀),虚度光阴。这是说,周处想改过自新,但年龄已大,虚度了年华,恐怕为时已晚。
朝闻夕死——语出《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谓:早上听到了圣贤之道,晚上死去也不虚此生。两句是说,古人看重“朝闻夕死”,何况你的前途还有希望呢。
令名二句——令名,美好的名声。这两句是,再说,一个人最怕不能立志,有了良志,何必担心名声不能显扬。彰,显也。
改励与忠臣孝子——改励,改正过错而自我勉励。忠臣,谓其死于国事。《晋书·周处传》载:氐人齐万年反,朝廷派他去平反,临危不惧,最后战死。孝子,周传称他“转广汉太守,以母老罢焉。”赞其弃官尽孝。
二、略述大意:
周处随蛟沉浮许久,人们都认为他已死了。突然间,他竟斩了河蛟活着出来。当他听到乡人们正在互相祝贺他的死时,才知道自己被众人当作祸害而痛恨,于是,产生了悔改之心。于是他就去吴郡寻找当时名人陆机、陆云两兄弟。没有见到陆机,只找到了陆云。他将自己的往日情况和当下心情,全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决定要改过自新,但又担心已经年华虚度,怕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最重视“早上得道,晚上即使死去,也满足了”这一古训,何况,你老兄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最怕是不能立志,如有了良志,还担心什么美好名声不能显扬呢! 周处听了就下决心努力改过,勉励自己为人为国干一番大事。最后,周处终于从一个“乡患”变成为一位忠孝两全之贤臣。
读完这篇小说,有两点启示:
一、周处形象的教化作用
文章亮给人们的周处,原是一个有严重过错的人物——“乡患”。但是,“败子回头金不换”,最后,居然成为晋史上的一位有作为、有成就,以至“忠孝两全”的历史名人。后人从这个历史人物的大转变中,能取得什么“真经”呢?对现实又有何教益?
我想,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记取——
第一,“有错改了就是好人”;“不怕犯错,只怕不改”。以往年代,经常听到这样的“训导”。这也是古已有之的“古训”,为人之道,莫不如此。因此,今人也当坚持此道。
第二,改错的要诀在于:首先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树立改正的决心;然后,勇于寻找外人支援,并善于接受帮助;最后,坚定信心,坚持目标,持之以恒,奋勇前进。
第三,在思维方法上的启示是:一切事物中的新旧、美丑、善恶和错对,以及先进落后等诸多对立矛盾现象,一般地说,都是相对的、变化着的,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些“言理”的条条杠杠,都是从周处这个历史人物身上抽取、提纯出来的;其实,也可从后世,以至当世的许多现实现象中得以验证。
二、“周处”故事情节结构,可用以下的“图示”,加以说明——
附图之七十五:
上一篇:中国古代小说代表作品·明清小说·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下一篇: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作品·山海经·夸父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