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
【本书体例】
金庸著。21章,42万字。香港明河社1977年11月版。
远离大陆的南海之中,有一神秘的侠客岛。龙、木二位岛主指派“赏善罚恶”二位特使以铜牌为柬,每隔十年一次,邀武林各帮帮主、各大派掌门人于腊月初八日前来赴“腊八粥”之宴。接铜牌者务必按期到达,不接铜牌者则都要被斩尽杀绝。十年一届,武林中面临大劫,传为一铜牌之难。据说,侠客岛武艺精绝,而腊八粥实为毒水,三十年来,武林中各帮派门生前去赴宴者无一生还。于是,铜牌到处皆闻风丧胆,惊恐万状。有潜逃被戮者,有拒受遭铲者,有使奸被灭者。一时间,武林之中,明枪暗剑,杀声不绝,鲜血飞溅。
屈指算来,这一年又该是十年之期,铜牌之难,势不可免。长乐帮中,以“妙手回春”贝海石为首,设计迫使江南玄素庄庄主石清、闵柔之子石中玉为长乐帮帮主,以应付铜牌之难。这石中玉乃是雪山派逃徒,强奸未遂,易名石破天流落江湖,被贝海石等发现并迫使就范。怎奈这石破天狡猾异常,不久后便逃脱隐匿,使人无法寻找。贝海石等无奈之时,得知摩天崖上摩天居士谢烟客身边有一位少年,长得与石破天一模一样,于是就设计相邀,将这少年掳入帮中,变成“代用品的代用品”。然因这少年长得与石破天极其相似,乃至使石破天的情侣丁当及石破天之父母都难以分辨,其中真相只有贝海石等人得知。
原来这少年从小生长于深山之中,与其母及阿英(狗名)相依为命,其母称他为“狗杂种”,他因对人事毫无知识,也不在意。一时因寻找其母而流落江湖,饿极之时在路边拾到一个被人打落的烧饼,吃出了江湖上人人必欲得之的“玄铁令”——这玄铁令是谢烟客的信物,得知者可以任意向谢烟客提出一个要求,而谢烟客都必须满足。——谢烟客将他带回摩天崖,教他逆炼玄功,以使他走火入魔而死,便不落话柄,且不至于自食其言。这一天正在走火入魔的严重关口,忽被贝海石等长乐帮众接走。误打误撞,喝下了丁当偷来的她爷爷:“一日不过三”(即一天只杀三人)丁不三的“玄冰碧火图”,加上种种奇遇,非但逃脱了走火入魔之厄,相反倒练成了举世无双的奇异内功。但因这少年对世事本来无知,二来他又经走火入魔之劫对前事已不能自圆其说,三来又极似石破天。所以就有口难辩,活生生地“变成”了石破天。以至于情人丁当与他约会、仇家雪山派要找他报仇、石清夫妇又要救他性命……如此等等,实是苦不堪言。举世之间,唯有雪山派掌门白自在的夫人史小翠,及其孙女阿绣相信他是“狗杂种”而决不是石中玉或石破天。因而少年将阿绣引为生平第一知己,感激非常。阿绣也觉得这少年生性仁厚,武功奇异,心相悦之。少年遂拜在史小翠门下,称为“金乌派”首徒史亿刀。
直到最后,侠客岛“赏善罚恶”二使出现在长乐帮中,并将真的石破天(石中玉)从扬州妓院中抓了出来,才使得这少年脱离了“似是而非”的尴尬之境。真的石中玉虽与这少年面貌相似,但性格却是根本不同。石中玉为恶多端,而又贪生怕死,寡情无义。由丁当设计再度让少年甘愿冒充石破天,先接侠客岛赴宴之柬,又替他到雪山派挡灾。……
一干江湖人物来到侠客岛赴“腊八粥”之宴,方得知原来江湖上对侠客岛的想象中全然似是而非。前此来到此岛的一众江湖人士,都为岛上的《侠客行》武功秘籍所迷,自愿留岛,无一人遭难。然此《侠客行》武功秘籍所载,十分奇异,人言人殊,都不得要领。最后却被目不识丁的少年按图索骥,异想天开却是另辟蹊径,破译了秘籍,练成了《侠客行》中所藏的一套空前绝后的神功。侠客岛上的武学之窟亦从此被毁,龙、木二位岛主心愿得偿,安然去世。然学成武功的少年,直到最后都还不明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并不清楚“我是谁?”幸哉悲哉,如此而已。
《侠客行》确实是一部奇书。书中所叙之事乃是奇事、人为奇人、功为奇功,侠客岛则为奇境。奇之又奇,有如迷宫。
长乐帮为挡“铜牌之难”而奉一少年石破天为其帮主,此事或不足为奇。然在石破天逃遁之后又寻找到一位与之十分相似的少年来冒名顶替,乃至于使其情人、仇家、父母都无法辨认,这就奇也怪哉。这是小说的最为表面的一个层次:故事或传奇层次。再则,小说中的主人公,可算是一位少有的奇人,他连“我是谁”也弄不清楚,被母亲——其实未必是他的真母亲——称之为“狗杂种”,被谢烟客称之为“小叫花”,被贝海石等人称为石破天,被阿绣称为“大粽子”,被史小翠取名为史亿刀……然而所有的这些名字,显然都并非他的真正的名字。或许,他乃是石清、闵柔的次子——当年被梅芳姑抢去,但并未弄死——石中坚,亦即是石中玉之胞弟了,难怪他与石中玉如此相像。但此事确实与否,尚不得而知。少年一直糊涂,但并不愚笨。冒名顶替之苦,可想而知。对这一如此奇异人物的形象塑造,是这部小说的第二个层次。
小说的第三个层次是对侠客岛的“悬念”。侠客岛因十年一届“赏善罚恶”二使出现于江湖而闻名。二位使者,确实杀了不少可杀之人,然而或许正因为江湖中人,大部分“无善可赏”却“有恶可罚”,因而这种恐惧心理加上对侠客岛的神秘莫测,从而在人们的想象中,侠客岛乃是一片“死亡之地”,是一种有去无还的奇境。一侠客岛果真是一片奇境,然而并不是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处有来无还的死亡之地。而恰恰是学武之人梦寐以求的乐园。江湖人士迷于武学神功,乐不思蜀,故尔三十年来竟无一人离境。……如此等等,可见人性的深层次的深刻揭示。
侠客岛得名于岛上有一排洞窟,窟中刻着李白之诗《侠客行》。其中包藏了一套绝世的神功。而这《侠客行》的武功,果然是一种极为独特的“奇功”:多少武林高手,才智之士如少林寺妙谛方丈,武当山愚茶道长等英才,加之如神人一般的龙、木两位岛主,寓数百人之智与数十年之功都不能“破译”。却恰恰被一位目不识丁的少年一举破解并练成神功。——天意乎?寓言乎?——其实在人类求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各种牵强附会的注释往往会损害原著的本意,反而造成严重的人为的障碍。如佛教大乘般若经以及龙树的中观之学,都极力破斥烦琐的名相戏论,认为各种知识见解,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强调“无著”、“无住”、“无作”、“无愿”。《金刚经》云:“凡有所相,皆是虚妄”,“法尚应含,何况非法”,“看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如此等等都是这个意思。而这个意思,则可说是此《侠客行》的最深层的“意思”了。
总之,从《侠客行》书名着手,亦可把握这部小说的“玄妙”之处。一层是“侠客岛之行”,这是全书的故事梗概;再进一层则是“侠客行武学”,这便是书中的“内核”了。一来是若无《侠客行》的武学,侠客岛也就不复存在,小说中的侠客之行的故事也就不复存在了。二来此侠客岛之行,其目的及其寓意也尽在有关“侠客行”武学的寓言之中。更深的一层是——最深的一层或者可谓“返朴归真”——“侠客之行”,亦即叙述一位无知的少年,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侠客,这不仅只是说他的武艺高强或奇遇迭至,而是说他心性仁厚,无私无我,大智大愚,为真正的至高无尚的“侠客”的典范与楷模。其他侠客或多或少地总有藏和或做作之处。而此中少年则完全是至性至情,人所不及。此小说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与遭遇,可谓是极其不幸、苦不堪言的。然而幸与不幸、乃至苦与不苦,全然有乎一心之辨,如此少年并不以一己之苦为苦、一己之幸为幸,实为至人至侠。这样的人物,既可以从具体的形象与性格中去观照,同时也可以从其抽象与象征的意义上去把握。——书中少年是一位真正的典范的侠;他所经历的人生道路与历程,亦正是真正的侠客之路以及“侠客之行”。
上一篇:《侠女英魂》武侠小说鉴赏
下一篇:《侠影红颜》武侠小说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