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蛾》
【本书体例】
古龙著。上、下册,约32万字。台北华新图书出版公司版。
闻名天下的江南大侠“万花庆”庄主常护花,一日,忽然收到崔北海的一封求救书信,信中言称:“吸血蛾日夜窥伺左右,命危在旦夕”,崔北海原来与常护花情同手足,后因崔北海不走正路,两人情谊断绝。常护花念及兄弟一场,没有过多计较,策马扬鞭,日夜兼程前去救援。
三月初一,崔北海刚做一宗珠宝买卖,赚了一笔钱,回到自己的密室洋洋得意,正在这时,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只碧绿阴森的“吸血蛾”……之后,随着天数的增加,“吸血蛾”的数量和出现的次数也成倍的增加。他越来越害怕,想到关于“吸血蛾”的传说,于是,他给常护花写信求救,找到好友副捕头——杜笑天以证实自己的所见,结果杜笑天也看到了“吸血蛾”,三月十五传说中是“吸血蛾”夺人性命的日子,夜深人静,只听密室中崔北海大呼救命,待众人冲入,崔北海已不见踪影。
三月十八日,常护花赶到。众人密室中找到崔北海关于“吸血蛾”的记录。记录中说崔朦胧发现“吸血蛾”竟是他妻子——易竹君的化身……不久,众人在易竹君寝室后的阁楼上发现了手持“七量绝命剑”的骷髅,大家认得此剑正是崔北海的兵器,由此断定,易竹君就是杀害崔的凶手。通过调查史双河发现易竹君的表哥郭璞也是“吸血蛾”的同谋。易、郭双双锒铛入狱,谁料两人在狱中又被“吸血蛾”致命,这引起常护花的疑惑。经过周密的调查、推理,终于真相大白:“吸血蛾”真正的制造者竟是崔北海自己。几年前,常护花和崔北海劫得武林败类龙玉波的一批珠宝,准备用来救济遭受洪水灾害的百姓,不料,崔一人黑心将珠宝全部私吞。龙玉波丢宝不肯罢休,被崔抢走宅院的史双河也不会放过他,为躲避仇家,他煞费心机制造“吸血蛾”杀死史双河扮成史的模样,顺便又杀了背叛自己的易竹君和她的情夫郭璞,可谓一举两得。不想,这一切都被常护花识破,崔北海只落得一个自杀身亡的下场。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文学作品是作家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反映。与抽象的哲学著作不同,作家思想、情感不是通过逻辑的论证来表达的,而是依靠具体的形象、景物来传达的。因此,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我们所看到的自然景物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它们无不溶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的是陶渊明遗世独立,向往自然的情感,而不是山野、花草的简单的描绘。我国的传统小说(包括武侠小说)比较重视情节、细节的刻画,而往往忽视对景物的描写。古龙先生学贯中西,在继承中国小说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十分重视吸收、消化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在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概念化、程式化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是古龙先生武侠小说景物描写的一大特点。
“三月。烟雨江南。”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双燕飞过了墙头,常护花的人犹在院中。”
“雨粉已披湿他的衣衫,他却并无感觉,一面的落寞。”
“他的目光亦同要落寞,既没有低顾周围的落花,也没有追随双飞的燕子就落在手中的信笺之上。”
如诗如画的山水,风流倜傥又带着几分忧郁的侠客,这是古龙先生擅长勾画的武林世界。在这纯真、美好的世界里,才会有令人倾心、仰慕的英雄,也正因为有了这么美好的世界,才使我们更觉得邪恶势力的可憎可恨,“吸血蛾”出现时是多么恐怖:“那是一只蛾!一只晶莹如碧玉的青蛾,正附在书案上那盏灯的沙罩上。灯光中那只蛾通体闪烁着妖异的幽光!幽光中一只血红的眼睛。并不是眼睛!那只是一双眼状的血红纹,左右分布在青蛾的第二对翅上!血丝弯弯曲曲的由下向上伸展,凝聚在那双‘眼’的上方,就象是一双眼遐……蛾肚……骤看来,那简直就象是一张脸,……鬼脸!”好吓人的一只“吸血蛾”,“吸血蛾”果真那么恐怖吗?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借常护花之口向我们揭示了谜底。原来这种小昆虫生活在潇湘丛中,以吸食一种名叫“苏坊”的植物的汁液为生,因为汁液颜色鲜红如血,所以,得名“吸血蛾”。其实,这种小飞虫的模样是满可爱的,在另一个场合,通过史无河之口描绘的“吸血蛾”就是很美丽的。这其中道理很简单,“吸血蛾”本身并不会杀人,元所谓善与恶,而在小说的绝大多数地方伴随着“吸血蛾”的出现,就会有人卧尸喋血。所以,在小说中“吸血蛾”作为一种邪恶势力的象征,作者将其刻画成一付毛骨悚然的模样,是为了使之同正义的力量形成种对比,一种反差。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的环境中,它的形象也不尽相同。看来,小小的“吸血蛾”有时也要受点“委屈”。
一口气读完了古龙先生的大作,合卷良久,江南烟雨中走来的常护花,躲在“吸血蛾”背后披着人皮假面的崔北海,都深深地印入我们的脑海。可我们有时却分不清那三月江南飘洒的是绵绵的不尽的雨丝,还是英雄感世的喟叹;分不清那是潇湘丛林飞虫身上的萤火,还是恶魔眼中贪梦的绿光。小说的景物描写溶入作者真挚的情感,人物塑造中也有别具匠心的景物描写相伴其侧,如果对《吸血蛾》的景物描写作一个简单概括的话,“情景交融”四个字再合适不过了。
上一篇:《吕四娘别传·下》武侠小说鉴赏
下一篇:《四海群龙记》武侠小说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