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拳》
【本书体例】
满延长著。2万3千字。载《晋阳文艺》1986年第1期。
以周虎为首的“铁山五虎”盘踞在铁壁山上,扼住沅水要道,仗着有些拳脚功夫,杀人越货,劫掠往来货船,使这一地城成为鬼门关。途经此地的商船往往结伴而行,壮胆免灾。这一天,孤单单一只小船逆流缓缓而上,大盗们顿起贪心。五虎之一的么老虎抢先奔到山下,想争头功。然而,此次打劫并不十分顺手。么老虎被船人飞舞的竹缆围困得无计可施。喽罗们向山上传信告急。四虎赶来搭救,却也无法近其身。周虎慌忙命手下人乘机抢仓。护船的少年势单力薄,抵挡不住。舞缆人稍一分神,不幸身中毒镖。那少年、舞缆人的儿子滕本湘也被打入水中,险些丧命,幸得船家父女相救。
此后,滕本湘铭记杀父之仇,随船家父女苦学水下功夫。若干年后又从师于武术名家曹玉庭。曹玉庭自从在朝中做官的父亲遭诬被害之后,厌弃仕途,浪迹天涯,后投奔少林巨子智圆上人门下,学得运力神速的呼吸神掌和纵跃轻功术。曹玉庭不仅教滕本湘武艺,还授其武道,叮嘱他练武乃是为“扶助侠义,不为解一时之恨”。滕本湘经过苦练,神掌纵术技艺精湛,还得“虎口流星弹”法和少林绝技“一指禅功”。告别恩师,滕本湘寻觅五虎,伺机报杀父之仇。
这时的五虎,已伤武林高手众多,害怕报复,隐匿乡中,继续作恶。一日,五虎出山,打算抢劫乡集,正被滕本湘撞上。滕本湘为使五虎不能再伤害百姓,又牢记了师傅的教诲,并没有夺走五虎的性命,而是一一将他们治成残废。至此,滕本湘就算报了家仇。
此后,滕本湘继续从事货运行当。虽然家仇报了,但天下仍不太平。武汉三镇的港口一向被川鄂人强占,湘人倍受排挤。川鄂人的蛮横霸道,使滕本湘再也无法忍耐。在一次川鄂人挑起的事端中,滕本湘以他的武功和武德震服了武汉的强人,并打赢了这件事引起的官司,为湘人赢得了泊船之地。从此,滕本湘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
这是一部短篇武侠小说。它短小精练,情节紧凑,虽不具备宏篇巨著的规模,仍包含了一般武侠小说的曲折婉转,主要故事完整。
“康”、“雍”、“乾”统治期间为清代盛世。到了道光时期,大清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统治者只在宫苑里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哪肯顾及寻常百姓的死活。况且小说中写的地方又在长江南岸的乡野僻地,更是鞭长莫及,致使飞盗、土匪横行。为铲天下不平事,游侠、义士也便应运而生。膝本湘、曹玉庭便是这“时世”造出的英雄。
凡武侠小说,都免不了对打场面的描写。《江南第一拳》写滕本湘、曹玉庭神功卓越,语言概括、简练。
同时,一般武侠小说也少不了关于英雄和美貌少女的爱情描写。《江南第一拳》没有顺着旧套路刻绘膝本湘与兰花的爱情故事。只是轻轻地点了一笔。写到“他从来没有这么看过兰花姐,一双憨直的眼,看得兰花姐不好意思地绯红了脸……”这里嘎然而止,一切情谊便已尽在其中。
本篇讲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题材并不新颖。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曹玉庭的武德观念却别有一番新意。他几乎是强调地主张不应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一观点集中表现于曹玉庭对徒弟滕本湘的教诲。他认为习武之人,应“不为解一时之恨,终身怨怨相报”。这种思想直接来源于他的遭遇,得于他的感悟。大清的世事纷乱,纲政无常。他早已厌倦了朝中的争名夺势,勾心斗角,陷害无辜,还有互相残杀。八方的云游,使他更认清了是非曲直,并多少有几分无奈。这种观念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暗含着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思想。最突出地就是反映了墨家思想中“兼爱”与“非攻”的道德精髓。其主旨就是广泛地爱人,减少人与人的相互攻击。当初墨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战乱年代,无休止的战争搅得民不聊生。人们为了和平而产生了新的道德观念。曹玉庭也力推习武只为强身自卫,不为“怨怨相报”的主张,不愿看到无休止的循环报应。“信”“义”之中还要兼顾“非攻”。由此可见,曹玉庭、滕本湘生活的时代已到了相当混乱的状态。可惜这种思想只在作品中一带而过,而且也没有在滕本湘身上充分地展开。
上一篇:《残剑恨》武侠小说鉴赏
下一篇:《江南第一腿》武侠小说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