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断梦录》
【本书体例】
孙昌宇著。22回,25万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6月版。
本书是《施耐庵演义》三部曲(《笔剑啸天录》《虎帐吟风录》《金陵断梦录》)之三,与其它两部既有联系,又可独立成书。
《金陵断梦录》共22回,另有一大结局。本书以施耐庵为主人公,写的是他创作《水浒传》前的一段传奇故事。
本书围绕着施耐庵去深山故垒,取一份藏有当年梁山英雄后裔下落的白绢这一主线索,从而展开了宏大的场面。各种人物相继登场。施耐庵巧遇滁州大营军师李百室,吓走凌元标,并且在李百室的安排下一路逃离元兵的追杀。在这其间,蓝玉、朱亮祖、呼延镇国、关猛、孙不害等梁山英雄的后代,或初次亮相,或再显神威。经众将保护,施耐庵见到了朱元璋,两人一见如故,相约十年之后,一得江山,一著《水浒》。施耐庵与朱元璋分手后,他直奔梁山。途中为保护凌元标的绝技“铁浮图”大炮,与元将展开了一场搏杀。“清河郡主”巧设诱饵、危机四伏,吴用之后吴铁口率众将驰援,一场恶斗。施耐庵取白绢心切,误走回龙岭,险些丧生。巧遇李逵之后李黑牛及众位英雄。这其间变化万千,险情迭生。经过李黑牛大闹觅儿铺,闯梁山智斩假的“女霸都”,宋碧云血溅天王圹,扈彗娘魂归寥儿洼后,终于取得了武林大秘——记载梁山英雄后代的白绢。施耐庵与众英雄被数万元军所困,幸得吴铁口派“水火”两队奇兵相救,终于杀死了十三太保,炮轰了元兵所设的大阵——“铁笼金锁阵”。
众英雄齐归朱元璋帐下,四海归宗,大明王朝一统天下。施耐庵十年之功苦著终成《忠义水浒传》,但是,朱元璋一旦天下在握,忽尔翻脸无情,功臣被杀,良士隐退。施耐庵亦命在旦夕……
正是:金陵城书生续旧梦
紫垣宫新主断前缘
《金陵断梦录》在前两部书的基础上,成功地塑造了几位英雄人物,尤其是对施耐庵的刻画更加深刻。作者刻画人物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表面现象,而是从感情入手,从人物情感发展的角度来展示一个栩栩如生的灵魂。施耐庵一方面是“仗剑长啸”的豪爽侠士,一方面又有“七步成诗”的才学,这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描写,揭示施耐庵性格的地方关键是他“两见”朱元璋的情节。
第一次是他耳闻朱元璋的大名,被众英雄所“请”。经作者层层设疑的悬念设计,使朱元璋出场更富于神秘感。这次见面使施耐庵大开眼界,朱元璋的人品及才能令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真正的英明君主非朱元璋莫属,天下非朱元璋莫得。施耐庵真心地献上了自己的治国治军之道,并且两个相约,十年之后朱元璋得天下,施耐庵著成《水浒传》。
第二次相见实际上是不曾见面,但这次没有见面的相见,确使朱元璋的真面目显露出来,使施耐庵真正地见到朱元璋作为封建帝王的不可避免的残忍一面。这“两见”朱元璋充分展示了施耐庵身上封建文人的局限性,亦充分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感情丰富的人物形象。
在塑造施耐庵形象的同时,作者有意识地描写从凤阳牧牛儿到大明皇帝的朱元璋,并且通过施耐庵的感情变化,揭示了朱元璋复杂的性格,使朱元璋这一形象充满了正义与邪恶,机智与狡猾的矛盾。作者用极少之笔墨刻画了这一开国帝王的形象,成功地道出封建社会世态丑恶的现象。这是本书成功之笔,也是引人深思之处。
《施耐庵演义》属章回体小说,但并不是旧式的公案小说,同现代武侠小说相比较,在人物塑造方面极其相似,大体上摆脱了章回体小说的人物单一化缺点,注意到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塑造人物。为了使人物避免脸谱化、单一化,作者在书中努力作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书中出现了三个梁山后代的叛逆,令人耳目一新。在正面人物的塑造上,也较多地突出了梁山小人物的后代,使他们的形象能超越祖辈而独立存在。诸如对凌元标、孙不害等人物的描写,用笔较多,使之形象一新,达到了作者的目的,为读者留下了一个个新人的形象。作者的这种尝试,是十分可贵的。
本书写作技巧上较多地师承于《水浒传》,有极其明显的古典白话小说的特点。讲究一人涉一人,一事套一事的方法,层层设疑,处处生险,扣人心弦。比如朱元璋的出场就显示了这一特点,那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吸引着读者的心。作者吸取了《水浒传》的精华,加以提炼,终于构成了一篇主线分明、又旁枝错杂的巨著。
本书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现实价值。同时,由于它的可读性,使之成为引人入胜的一本奇书。
上一篇:《金箫玄剑》武侠小说鉴赏
下一篇:《金雕盟》武侠小说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