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其二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其三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人生的奔波总这样聚散匆匆,伤心的离别总这样依依难舍:长长短短的身影,历尽数百千载,似还叠印在“路侧”、“河梁”;凄凄凉凉的叮咛,消歇在多少个落暮,似还欷歔可闻——这就是本诗所描摹的几幕别离景象。不过,时光须得倒转,背景应是在苦闷、无奈的汉末。
第一幕大抵发生在清晨:从“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的幽幽叹息中出现的,是一对不久前还沉浸在新婚喜悦中的年轻夫妇?——一条四达的大路,即将载着夫君离去,四野则春草萋萋。悲伤的妻子还牵着夫君的手,在路侧的草野间徬徨。透过“屏营(徬徨)衢路侧,执手野踟蹰”的全景展示,读者所看到的,不正是这一对相倚在绿绿旷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的伤心背影?
别离中最难把持的自然是妻子。你看她抬眼“仰望”天上的“浮云”,便就黯然伤神:担心着与夫君一别,从此将如这“风波”中的云儿一样,刚才还相遇在头顶,转眼间便又各驰西东,“相失”在万里天涯!正因为如此,她才那样固执地恳求着夫君:“且复立斯须”。要知道,在片刻的相依之后,便就是遥遥无期的“长别”呵!读者请涵咏一下罢:女主人公这含泪的恳求,吐露着多少近乎绝望的哀情!
夫君去了,在大路上渐远渐隐;妻子哭了,晨风中还传来她凄凄惶惶的呜咽:“我要乘着这晨风追去呀,我要在坎坷的路上,永远伴送夫君同行呀”!——这充满奇思的结句,掬示的是一颗多么深挚、温婉的心。绵绵此情,似乎只有曹子建“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杂诗》)之句,差可比拟。
第二幕揭起在风起波涌的河畔,相别的大约是两位伤情的友人:“三载”的相聚,曾有多少个清昼良宵、携游共读?那醇厚、浓烈的友情,也似乎已经历了“千秋”之久的贮酿——深情的开篇,从对往日的美好缅怀中蓦然回头,才发现这人生的“嘉会”,从此将再难一逢!这是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遗憾?难怪在为友人洗濯马缨时,主人公满怀的惆怅,竟如长流的河水,“悠悠”不尽了!
于是这别时的饯饮,便化作了郁郁寡欢的静默;于是那吹拂亭柳的清风,望去也一片悲愁。“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主人公原本是为了宽慰友人,才摆下这满桌的别宴的呵;而今他先就怆然含戚,竟然无力举杯相“酬”了!这一“风”、一“酒”,其间所融入的,一丝丝、一滴滴,都是送行者的离思、别泪呀。
一场慰友的别宴,在“行人”上路的时刻,就这样引发了主人公难以按抑的离愁。友人从离去的路上频频回首、挥手,但主人公的愁思,又岂是这挥手所可驱除?他呆呆地伫立亭前,手中还握着那杯不忍劝酬的酒。只是到了此刻,他仿佛才醒悟过来,不禁高举起酒觞,大声呼唤着远去的友人:“呵,呵!请再满饮这一杯叙别的酒吧,这是我与你永结缠绵不解的友情之酒呵”!
这结句之充满深情,正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相似。但较之于王诗的明爽亲切,它所传达的无疑更多袅袅难尽的黯然怅意了——这正是汉末苦闷时代所特有的意绪呵!
作为上二幕的回应,第三首似乎出自即将离去的“游子”之口,地点则已转换在山蹊、河梁(桥)之间。当主人公与送别者(妻子?友人?)携手走上河梁的时候,正是日落时分。夕阳西沉,山山都沐浴在苍茫的暮霭之中。面对曲曲弯弯的前路,谁能不发出“游子暮何之”的苍凉喟叹?而当着妻子“且复立斯须”的含泪恳请,或友人“念子怅悠悠”的仰天长叹,这分手也变得格外艰难——在“蹊路侧”走走停停,带着满怀的悲恨,谁又忍心说出“就此告辞”的酸楚话语?“徘徊蹊路侧,悢悢(liàng,悲恨貌)不得辞”二句所展示的,便正是这一幕欲辞还止的无声之境。
但“行人”终竟不能“久留”,分手的时刻再难也得捱过。情意浓浓的叮咛,在这样的时刻,往往反显得异常平淡。“各言长相思”,便成了挥手之间宽慰对方的最深情的话语。结局似乎总是这样——明明是游子孤身远走天涯,伤心落泪的却总是送行的亲友。种种安慰的话语,反倒要游子来诉说:“月儿都有‘弦’、‘望’之夜,人间的相聚难道就一定遥遥难期?请莫要为我的前程忧心!努力崇扬美好的德行,纵然到了鬓发如雪,也是要千里回返与你相聚的呵”!游子离去时留下的话语,带有多少宽慰和自信。然而,这相聚之期竟只能许以“皓首”,可知连游子自己,也无法确知命运的结局。那么,这一幕游子辞亲的“生离”,很可能便是肠断天涯的“死别”了。读者从那“皓首以为期”的结句中,难道还感受不到,这充溢游子心间的绝望凄伤?
这就是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它们与假托“苏武”所作的另四首诗(均收于《昭明文选》),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诗虽属假托,情却抒写得极为真挚。特别是这三首,融离别之情于“衢路”、“浮云”、“河梁”、落日之景;在“且复立斯须”、“对酒不能酬”、“悢悢不得辞”的情景描摹中,传达妻友送别之伤、游子辞乡之哀,情意缠绵,思致凄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明人谢榛称它“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四溟诗话》)。其得力处,大约恰在于字字发自真情,而又能“转意象于虚圆之中,故觉其味之长而言之美”吧(陆时雍《诗镜总论》)?
上一篇:《敬酬王明府·何逊》原文|赏析
下一篇:《旧题李陵赠苏武诗·无名氏》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