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渡燕水,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应将苏武别。
这首诗借咏史以述怀,抒写出使北朝不得南归的惆怅。
首四句用荆轲与李陵故事,交叉对仗。荆轲入秦刺秦王,燕太子饯之易水上,乃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弭节”本出自《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句,指马车徐行。这里以迟缓行进的动作表现诗中主人公沉重的心情。阳关为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玉门关之南,为出塞必经之地。“出阳关”指出塞。联系下句“李陵从此去”来看,这句当指李陵出塞征匈奴之事。《汉书》说:“率师东辕,弥节白檀。”“弥”字通“弭”。李陵传附于李广传后,所以也可借用此语。李陵率军与匈奴作战,战败被围,援兵不继,遂降匈奴,从此不归。荆轲、李陵之事都是熟典。这诗开头两句写荆轲在悲歌声中渡过燕水,李陵率师走出阳关,已经将他们一去不归的意思点出,下面两句将二事的对偶顺序倒过来,强调他们从此不能再回到故国,这种重叠反复的章法,是“苏李诗”的特色之一。“苏李诗”传为苏武归汉时,李陵送别,二人赠答之作,虽不可信,但可肯定是汉代早期五言古诗。诗中通过反复咏叹,使离别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表现手法为庾信借用来写李陵之事,可谓巧妙而又现成。这里虽是二典并用,但立意以李陵为主,荆轲之事只是借以烘托壮士生别故国的沉重心情和悲壮气氛。因此后半首诗的声调内容几乎都是从“苏李诗”脱胎而来。
久离故国,旧友的形影已在记忆中渐渐泯灭,双方音问书信都已断绝。只有遥望着塞北的浮云,想象着故国与异域之间重重关山上积聚的白雪。由浮云而思白雪,以眼前之景和悬想之景相对,既展示出边塞一片落漠空阔的景象,也通过对李陵当时心境的想象,写出了诗人凝目远眺的孤独绝望神情:长天寥廓,唯有浮云往来;关山雪深,更无路途可通。被隔绝在异域的游子,已无法再回故乡。
然而游子不归,又岂只是因为关山的阻隔?已经失节的人永远也不能回归故国了!所以末二句写李陵诀别苏武的场面,唯有身世与李陵相同的诗人才能道出李陵此时的沉痛心情。汉代游子诗多以浮云比游子。这里“游子”之意由塞北浮云生发,又直接化用李陵与苏武诗中“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句意,通过“应将”二字,含蓄地点出李陵不能像苏武一样全节归国,便只能与之永别,感愧和怅恨之意溢于言表。结尾和开头相应,使全篇成为一首以感叹李陵遭际为主的咏史诗。
此诗以自己羁留北方的心情去体会李陵当初陷于匈奴的处境,又借抒写李陵身陷塞外的心境寄托自己羁留异域、遥念故国的哀思。在艺术表现上吸取“苏李诗”中重叠递进的章法,以及用浮云喻游子的比兴手法。虽然构思巧妙,用典精当,颇多偶对,但像汉代五言诗一样兴象浑沦,句调谐畅,因而能散雕为朴,深得古意。
上一篇:《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四)庾信》原文|赏析
下一篇:《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一)庾信》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