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无咎《扬无咎》原文与历代鉴赏评论
【小传】
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清江(今属江西)人。高宗朝,累徵不起。善书画,尤以画梅名,世号“江西墨扬(一作江西墨梅)”。亦工词,人称逃禅三绝。乾道五年卒,年七十三。
【传记资料】
陆心源《宋史翼》卷三十六
董史《皇宋书录》卷下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
陶宗仪《书史会要》卷六
朱谋垔《画史会要》卷三
邓椿《画继》卷四
唐圭璋《读词四记·扬无咎非杨无咎》:扬无咎,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流寓南昌。宋高宗时,秦桧当权,无咎耻于依附,屡徵不起。善画墨梅,亦以词名,有《逃禅词》传世。
无咎为汉扬雄之后,其姓当作扬。但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董史《皇宋书录》皆误作杨。明隆庆《临江府志》亦沿宋人之误作杨。《全宋词》误从旧说作杨,当改作扬。
《四库提要·逃禅词》谓扬无咎与“晁无咎亦字补之,二人名字俱同”。案宋王偁《东都事略》及《宋史》俱谓晁补之字无咎,是晁补之名补之字无咎,与扬无咎名无咎字补之不同。《四库提要》谓“二人名字俱同”非是。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画品》卷一引宋赵孟坚题《扬补之墨梅图》云:“逃禅生于绍圣之丁丑(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殁于乾道之己丑(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七十三。”《全宋词》谓逃禅卒于乾道七年,年七十五,非是。近人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谓扬无咎生卒年均无考,均非是。杨宝霖有《扬无咎姓字年里考》,最可信。
【著述】
扬无咎词有《逃禅集》一卷。《全宋词》用汲古阁毛校本《逃禅词》入录,并补辑四首。
【序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歌词类:《逃禅集》一卷。清江杨无咎补之撰。世所传江西墨杨,即其人也。
毛晋汲古阁本《逃禅词》跋:补之,清江人,世所传江西墨梅,即其人也。其诗文亦不多见。向有《补之词》行世,或谓是晁补之,谬矣。无论字句之舛讹,章次之颠倒,即调名如《一斛珠》误作《品令》,《相见欢》误作《乌夜啼》之类,亦不可条举。今悉一一厘正。但散花庵词客一无选录,岂谓其多献寿之章,无丽情之句耶?《草堂集》止载“痴牛騃女”一调,又逸其名。后人妄注毛东堂,可恨。坊本无据,反令人疑香奁之或凝或偓云。古虞毛晋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逃禅词》一卷。宋扬无咎撰。无咎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清江人。诸书扬或作杨。案《图绘宝鉴》称,无咎祖汉子云,其字从扌不从木,则作杨误也。高宗时秦桧擅权,无咎耻于依附,遂屡征不起。其人品甚高,所画墨梅,历代宝重,遂以技艺掩其文章。然词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者。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无咎《逃禅词》一卷,与今本合。毛晋跋称或误以为晁补之词。则晁无咎亦字补之,二人名、字俱同,故传写误也。集中《明月棹孤舟》四首,晋注云:“向误作《夜行船》,今按谱正之。”案此调即是《夜行船》,亦即是《雨中花》,诸家词虽有小异,按其音律,要非二调。无咎此词,实与赵长卿、吴文英词中所载之《夜行船》,无一字不同。晋第见词谱收黄在轩词,名《明月棹孤舟》,不知明月即夜,棹即行,孤舟即船。近时万树《词律》始辨之。晋盖未及察也。又《相见欢》,本唐腔正名,宋人则名为《乌夜啼》。与《锦堂春》之亦名《乌夜啼》,名同实异。晋注“向作《乌夜啼》,误”。尤考之未详。至《点绛唇》原注用苏轼韵,其后阕尾韵旧本作裹字,晋因改作“堁”字,并详载“堁”字义训于下。实则苏词末句乃“破”字韵。此“裹”字且误,而“堁”字尤为臆改。明人刊书,好以意窜乱,往往如此。今姑仍晋本录之。而附纠其缪如右。
夏承焘《唐宋词论丛·四库全书词籍提要校议》:《点绛唇》原注“用苏轼韵”,其后阕尾韵旧本作“裹”字,(毛)晋因改作“堁”字,并详载“堁”字义训于下。实则苏词末句乃“破”字韵。此“裹”字且误,而堁字尤为臆改。案:苏轼此词结句云:“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毛本《逃禅词》结云:“伊知么,暂听些个,已觉丝成堁。”注云:“堁者尘起貌,言其声之绕梁也,一作裹字者误。”《提要》谓毛易“裹”作“堁”为臆改,是也。惟逃禅此句依字义当作裹,“丝成裹”谓白发成束,不得依苏词改作“破”字。案宋人和词有偶改原唱一二韵者,如:方千里和周邦彦《侧犯》,改“静”为“逈”;葛胜仲和叶梦得《江城子》改“宫”韵为“翁”。逃禅此词,殆同此例,否则所见苏词与今本不同也。
上一篇:徐俯《鹧鸪天》原文与历代鉴赏评论
下一篇:扬无咎《水龙吟》原文与历代鉴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