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丝绦:丝带。
入选理由:
咏物诗中的名篇;绝句中用比喻最多的篇章。
诗词赏析 可能是在长安某年仲春某日,诗人被京城的柳树吸引,远看、近看之后,忽然有得于心。这烟柳满皇都之后的柳树依然很美,是谁造就了这美呢?于是诗人将长期与柳树相处的爱,对春天的爱,以一妙喻而完成了这首诗。诗共四句,几乎句句都用比喻,这在绝句中是罕见的。柳枝像碧玉,柳条像绿丝带,柳叶似裁剪而出,春风似剪刀,兼用拟人比喻就更灵动。前两句是较远的视角而得。有人将第一句解作南朝宋汝南王的爱妾碧玉,泥于一“妆”字,认为是将柳树比人。其实此处应细品,将之比作小家碧玉的女子是不妥的。碧玉小家女给人的感觉是小巧玲珑,小美人模样,与“一树高”不和谐。长安的柳树高大,很难形成小巧的人物通感。二月里的柳树枝叶,颜色已较深,比喻成碧玉装饰而成,正合远观的感觉。柳枝柔软,比喻成绿色丝带也很恰当。后两句是近看之后的联想。走近之后,柳叶的小片就看得清楚了。那密密的小叶片整齐规范,真像裁剪而出的一样,于是诗人才得到了最新奇的比喻,是春风裁剪而出的,“二月春风似剪刀”成了这首诗最有名的比喻,也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它不仅比喻美妙,而且还具有春风带来生机的深广内涵。
上一篇:《杜 甫·咏怀古迹(其三)》原文注解与赏析
下一篇:《于 谦·咏石灰》原文注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