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夔
淳熙丙申 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曾应试不中,一生未入仕途。诗词都善,尤精于词,曾自创曲调,重视词的格律,在南宋时很有名。淳熙丙申:1176年。至日:冬至。度:创作。千岩老人:指萧德藻,作者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中的内容,后世抒发感怀伤往、人世沧桑的典故。淮左:淮河以东,宋朝淮南东路的治所在扬州。春风十里:杜牧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俊赏:人物潇洒风流,才华出众。青楼梦:杜牧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诗句。
入选理由:
用词的形式写扬州沧桑变化的名作。
诗词赏析 扬州是古代九州的名称,扬州的繁华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然而扬州又是饱经战火的城市,于是就多有写其繁华与萧条对比的诗文。鲍照的《芜城赋》是文章中的名篇,本篇是词中的名篇。唐代的扬州是除了京城之外的最繁华的大城市,有不计其数的歌咏扬州的篇章,其中歌咏最多的是杜牧,所以本篇抓住杜牧着笔,以他的诗篇来突出过去的繁华风流,从而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景象形成对比,让萧条破败的反差更加鲜明,增强艺术感染力。
上阕写作者到扬州时所见的景象,过去高大的房屋建筑成了废墟,成了草场和庄稼地,加上和平年代没有的军号之声点染,沧桑之悲感油然而生。清人陈廷焯评论说,写“兵燹后景象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下阕不厌其烦地用杜牧诗歌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意在描写扬州繁华的基础上突出其人物,突出其动人情思的男女相恋的韵事。但如今繁华已逝,人去楼空,经过战乱的蹂躏,多少香魂美女顷刻之间就消失了,使人更增无限伤感。结尾处用景语,实际更有浓情。凄惨的红芍药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沧桑与哀怨。
作者是精通音乐的作家,他有自度曲十七首,对歌词的研究可以说是精细到了每一个字的字声运用。本篇有一个突出的形式特点,就是一字逗领句的字如“过”“自”“纵”“念”等,全用去声充当,这就是研究词的仄声要分别上声和去声的最好例子,大概唯有这样才更能准确地歌唱传情。
上一篇:《李 绅·悯农》原文注解与赏析
下一篇:《敕勒川,·敕勒歌》原文注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