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熙宁九年(1076)。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天上宫阙:传说中的月宫。朱阁、绮户:本是贵族、富人的楼台、门窗,这里泛指房屋。婵娟:美好。
入选理由:
饱含人生哲理的咏唱,千古传诵的名作。
诗词赏析 这首词作于密州(今山东诸城)。作者的弟弟当时在济南,兄弟二人同处一方,但中秋节仍无法相聚,本词是写来表达亲情,安慰弟弟的。然而因词中有“人有悲欢离合”两句,稍不注意就会被曲解为人生伤感忧愁的主题。其实,这首词上阕虽有“我欲”等句,好像表达作者有意离开尘世,有飞仙之羡的思想,但又因有“高处不胜寒”几句的意义,明显是对飞仙的否定,对立足人间的肯定,是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下阕开头写月照人间,有因见月思念而无眠等情感的表达,或许是略显忧愁伤感,但马上又接有“不应有恨”两句,并巧妙地以月亮不可能经常都是圆的来比人间也不可能随时事事都是圆满的,这一比太有感人的说服力。然后再以两个名句概括人生的特点和月亮的自然规律,说明人生如月缺月圆一样,悲欢离合从来都是存在的,不可能常聚常欢,也不会常离常悲。结尾便自然表达希望和祝愿,兄弟二人都应自我保重身体,总会有聚合欢乐的时候,会像月光婵娟一样美好。因此,下阕是如何对待人生的旷达思想的表现。合起来,全词给人以安慰和鼓舞,给人以对待人生的思想和方法,是很有意义的。
这首词能成为千古名作,究其原因,艺术表现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巧思妙比,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通篇以月紧扣人生而言。二是抒情味很浓,情感真实而动人,因为它是由弟弟推广到其他每一个人的人生指南。宋人胡仔甚至认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评价极高。
上一篇:《国风·卫风·氓》原文注解与赏析
下一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注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