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
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地名,在何处不详。
入选理由:
南北朝乐府诗歌各具特色,都有少数较长的篇章,北朝《木兰诗》语言质朴,南朝《西洲曲》语言华美,一尚武阳刚,一相思缠绵,各自呈现代表本色。
诗词赏析 这是一曲最耐人寻味的爱情诗歌,它究竟从什么角度写相思难以确定,作者是谁难以确定,有人说是江淹,有人说是萧衍,连一些小语也不好判断,诗中的“梅”是梅花还是人名?倘是人名,又是男是女?都不确定,于是就带来了一连串的解读问题。但是,解读诗歌是靠感受的,每一个读者都会感觉到它的美,至少深情相思,画面色彩,语言美妙等都可以凭感觉审美。还有结尾处的虚拟想象真妙,真奇,风把我的梦吹到相思的爱人身旁,不就相爱相聚了吗?曹植的“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于此有相承的思维启发,都好,想象都很美妙。
大概诗歌的结构是这样的:先两句写与情人分别了,折梅相送,然后男子就日夜思念,特别是想到她杏子红衫的身影,想到她黑发衬白的脸庞,就情不自禁一发想去,“西洲在何处”以下完全是男子想象女子对她的思念情景,可分为四层:一是交代情人所在的地点,二是写她采莲,三是写她登楼相望,四是写天海空阔,寄托思念希望。可以说很细腻地将女子的行为和心理都描写到了。诗中又巧用双关,在“莲”上用笔,与爱怜的“怜”关联,充分表达了相思的深情。从“出门采红莲”以下六句均有“莲”字,并不是随便的安排。诗歌的结构还有一个句式修辞上的特点,就是多处使用顶真,将上一句的结尾字词和下一句开头的字词连贯相承,使全诗如一气呵成,流转自然。
上一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注解与赏析
下一篇:《朱 熹·观书有感(其一)》原文注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