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炀帝时曾做过小官,入唐后也一度为官,但不久就回乡归隐。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遁世思想。有《东皋子集》。皋:水边高地。徙倚:徘徊。采薇:西周初年高士伯夷和叔齐拒绝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采薇而食。这里用典表示清高隐居的思想。
入选理由: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早期的五言律诗。
诗词赏析 作者的性情过于清高,诗歌的首尾都能清楚见意。黄昏时分,一个人在村头徘徊,“欲何依?”“何枝可依?”明显是心情苦闷的表达,表达了理想抱负无处可以实现的思想。根据其人生经历来看,他只有短暂的仕宦时间,为什么不能长久?至少也可以由此推断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气来,官场与他的性情不合。但是,选择了归隐之后,并非就心情怡然,当思考往昔和今天的时候,难免有“忧从中来”的心理变化。结尾的“相顾无相识”,更见其孤独的身影。“长歌”一句,透露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心志,他所景仰的是伯夷一类的高士,因此难以和俗人交往,彼此看着,也和路人一样陌生。不过人各有志,苦闷和快乐,高雅和凡俗,各自都在其圈子里自适,没有是非可分。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是山中的秋色以及自然宁静的田园生活,中间两联最值得欣赏。“树树”一联是宁静的大背景,牧人和猎人的归来就显得静中有动,而且还让人听见了牧歌的悠扬,田野山中多惬意啊!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南朝以来的诗歌,多华丽的语言外表,其内容也多相思缠绵,风格多纤弱细密。这首诗题材一新,语言朴素,风格清新,为唐诗的辉煌开了一个好头。
上一篇:《李清照·醉花阴》原文注解与赏析
下一篇:《刘禹锡·金陵五题(选二首)》原文注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