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著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那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
赏析《笑》是冰心的早期代表作。它短小精悍,充满着诗情画意,一直被誉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美文。
文中描绘了不同年代、不同地点的三幅清新柔美的晚晴图,并以此为背景勾画了六个微笑着的人物剪影。作者还分别赋于它以鲜明的代表意义。阴雨初霁,生机勃勃、新鲜优美的自然景色及寂然幽静、安适恬美的环境氛围,代表了大自然对人类的赐予。安琪儿娴雅、温柔的笑容,代表了神圣对人类的爱抚。小孩子纯真质朴的笑容,代表了青少年对长者的敬爱。老妇人淳厚、慈祥的笑容,代表着老一代对年轻人的慈爱。作者希望这些方面都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天地神明、自然万物都造福于人类,在人世间,晚辈尊敬长者,长辈爱护幼小,一切的一切都统一在爱的前提下,形成一个融融乐乐、幸福自由的美好世界。就是这样,作者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挚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宣扬了她所主张的“爱的哲学”。
这篇小品充分体现了冰心早期散文的艺术风格。它的结构非常缜密、整饬。本文是一种连环套扣式的结构,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文中写的三个笑容各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作者把他们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个笑容是眼前见到的,第二、第三个笑容都是回忆以往的印象。中间用“默默的想”、“我仍是想”等过渡语加以串连,使整个文章描绘的情景,由远及近、由分散到集中,脉络十分清晰。几个各自独立的部分,环环相扣,似断实连,最后又用两句话收束,把它“合了拢来,绾在一起”,使文章给读者以匀称、和谐、熨贴、完整的美感。文中对三个画面、三个笑容的描写,行文方式大体相同,都是先写景后写人;写人时,又是先写形体后写笑容,多处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在统一中有变化,这样更使文章显得格外严整而又摇曳多姿。
本文的重点应该说是写人的笑容,但直接写笑容的文字却很少,它主要是通过自然景物来衬托人物的神情笑貌的。在直接写人时,又是借助抱着的花儿来衬托笑容。这样不仅使人物显得栩栩如生,富有神韵,而且也使整幅画面透出一种迷人的感情色彩。这种衬托手法的成功运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现代作家钱杏邨曾说:“要说成为漂亮、缜密、紧凑的文章……我想谁都会想起冰心的《笑》的。”(《现代十六家小品·谢冰心小品序》)这个评语不仅说明了《笑》在当时影响的广泛,而且也说明了它在艺术上的卓异成就。
上一篇:《爱国歌》原文|赏析
下一篇:《匆匆》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