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就在一个落雪的夜晚,一连活动在左云附近的骑兵冒着风雪,朝南转移,想转到比较安定的地区休息些时候。通过一条公路时,不想敌人得到汉奸的报告,忽然开来几辆装甲车,把队伍切断,打起机关枪来。
隔断在公路北的只有一班人。他们想冲过来,可是敌人火力太紧,只好像一群脱离轨道的流星,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去了。
二
星群脱离轨道,一定要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自动地打游击。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脸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摔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不巧敌人这时开始了秋季“扫荡”,到处出动,他们只好朝北开去,接连十几天,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
他们跑到二更天,跳出敌人的合击圈,正想寻个宿营地睡觉,班长忽然听见远远地有一片吵叫,再一仔细一听,才辨出是河水的声音。
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班长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夜不十分冷,河水没冻,可是很急,而且越走越深,最后没到马肚子。
班长心里想:“这是什么河,好深!”就勒转马头,退到岸上,沿着河朝上走,要找个浅些的地方过河。上流的水更急,总过不去。他们便顺着另一条跑,跑到半夜,不见人家,却爬上一个山头。在山顶上,他们都全惊住了。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好像星星。
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嘴里骂道:“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总是敌人的地方。他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里放了一排马枪,这一下子不要紧,竟惹起城里的骚乱,步枪、机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顿。骑兵们却悄悄地退下山头,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
鸡叫时,他们终于来到一个村子,敲开庄户人家的门,不弄饭吃,也不要睡觉,开口先问:“老乡,你们这里是什么地界?”
农民热情地招呼他们说:“这是包头啊!围城就在那边山脚下……听听,炮响呢,不知鬼子又捣什么鬼?”
骑兵们都不觉叫出声来,紧接着又问,“那么前边是什么河?”老乡说:“是黄河,水才急呢,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骑兵们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三
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差一点把城攻破。城里驻兵大半调到雁北进行“扫荡”,竟以为八路军转到外线,要捣毁他们的老巢,吓得急忙退回包头,“扫荡”便停止了。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一九四三年
(1943年6月20日《解放日报》)赏析小品当以小巧玲珑为佳。杨朔这位以写散文闻名的高手,却在这篇小巧玲珑的小品中倾注了艺术匠心。
标题叫《铁骑兵》,乍看题目不小,不熟悉小品这种形式的,很容易把它写成通讯、报告文学之类的长篇。而作者却在这个大题目下精选了一个小侧面——描述一个掉了队的骑兵班打游击的故事。用“骑兵班”代表“铁骑兵”这已经是大题小作了,而用“过河”这一故事的横断面来代表故事的全部,这就更见作者在选材时的匠心。
全文利利索索三块:序幕(介绍背景),正戏(介绍核心事迹),尾声(交代结局)。
第一块,不足二百字,却又有景物描写,情况介绍,连故事的时间、地点、起因都作了毫不含糊的交代,最后点出“隔断在公路北的只有一班人”。好像一群脱离轨道的流星,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去了。这个头开得何等明快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第二块是全文的核心。第一句,紧承上文,切入故事主体,第二句,让主要人物——班长出场。作者在人物的外部描写时只抓住有特点的两个地方:一是个子矮,被称为“矮汉子”,二是左脸有伤疤,“像是月牙”,略略几笔,一个铁骑兵战士形象呼之欲出。故事展开后,作者仍然惜墨如金。围绕过河,先写班长“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的坚定,再写他们退回岸上“沿着河朝上走”的灵活,又写他们闯入敌占区后扰乱敌人的机警,最后写他们找到老乡后的乐观,各处都着墨不多,而简括中显示着浓缩的笔力。说是写“骑兵班”。其实尽力突出的是班长,班长是故事的眼睛,眼睛写好,全文皆活。
第三块看似多余的尾巴,其实绝不可少。其作用有二。一是从侧面补充说明铁骑兵在敌占区的影响,二是与前文呼应,从而使故事更加完整。你看,前面点明这个骑兵班与大队失去了联系,后面只一句“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这就把读者心中的问号拉直了,故事也得以圆满结束,确有一箭双雕之效。
读了这则小品,我们起码应得到这样几点启示:一是小品一定要在“小”字上作文章。本文只选取了一个骑兵班活动的小插曲,人物不多,情节不复杂,似一工艺品,玲珑剔透。二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能因为“小”而偷工减料,敷衍成篇。更不能因为“小”而半文半白,晦涩难懂,舍弃描写、对话和细节。三要善于取舍,详略得当。本文在交代过程时,一点而过:而在写关键对话、细节时,又从容落墨,一丝不苟。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该舍则舍——这该是雕刻一个工艺小品的诀窍所在吧。
上一篇:《失眠》原文|赏析
下一篇:《哀夹竹桃》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