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四川人叫做“摆龙门阵”,山东人叫做“拉呱”,上海人叫做“讲闲话”,天津人叫做“说家常”,其他地方也有单称之为“聊”的。其实,所谓聊天,又何尝只限于天;更不会像《三国演义》上蜀吴两国的舌辩之士秦宓与张温那样大逞天辩,对天来一次评头论足。往往一聊起来,海阔天空、无拘无束,虚虚实实,娓娓动听;所及范围,无边无沿,从日常生活,身边琐事到学术商量,技能钻研,甚至天下大事、思想认识。于谈笑风生之中,触机而发,常常能启诱智慧,增加知识,更能像一把钥匙一样,互相打开心中的迷窍。
我常想到,聊天好像也有一个规律,就是:淡淡的引起,慢慢的渗入,深深的掘出,透透的亮开、解决,这样如治井、如登山,逐步地求深、逐步地求高,一席话所收获的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之外。可是聊天也有所忌,如果剑拔弩张,进行争辩,纵然满嘴道理,足以服人,但也不容易聊得起来,聊得下去;不用说像屈原的《天问》那样,满腹的愤懑怨望,即使落实了个“天”字,可那一连串的像放排炮般的,任管谁是对方也难于置答的“问”,就更不包括在聊天之内。所以聊天既有意义,然而,也必获其趣,才能从趣中寻取到它的乐境,才能收到它的益处。聊天当然不一定限于两人,但开会代替不了聊天,以聊天的方式去进行会议,自然不成;会议是必要的,而聊天确能补会议之不足,也可作为会议的先期酝酿,它是从生动活泼的谈锋中,求取严肃认真的事理。
聊天,聊天气,聊生活,聊学术,聊万物,聊事理。当然不能求之于呆板,不能出之于生硬,特别聊思想、聊见解,更必须随便、自然,而又要认真、诚恳。我常想:如果有人贸贸然奔到我家,开门见山地告诉我说:同志,我来和你谈谈思想,统一一下认识,你心里不感到恐慌才怪哩。要求这样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我看是比较困难的。至于引经据典搬弄出一篇一篇大道理,为说服人而说服人,甚至为教训人而教训人,即使对方连连点头首肯,怕也不是味儿,这样,爽直固然爽直,痛快也许痛快,也是出之良好志愿,是以教育自己、教育别人为目的,可是,就未必赶上聊天作用大、效果好,聊天能于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工作,寓教育于无形之中。
当然,聊天必以其时、必以其地,亦必有所节制。你不能在别人工作紧张、十分忙碌之时,硬拖着别人同你“聊天”;也不能在办公之地,会议场合,瞎扯胡聊,滔滔不止。如果工作余暇,处之以闲适,任兴致之所至,自当风趣倍生,聊起来也定会如春蚕抽丝,而总无尽意吧。
(1980年人民日报出版社《长短录》)
赏析这是作者在60年代写的。他以清逸冷隽的笔法,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聊天现象写起,颇像家人密友茶余饭后的闲谈夜话,和颜悦色,亲切闲适,平淡无奇,漫不经心,如叙家常。让读者从中体会咀嚼,受到启迪。
这篇文章,从结构安排看,既鲜明突出,又不平直浅露,好像是剥竹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依次丰富内容,逐步突出主题。文章开篇就扣住话题,从各地对聊天的不同称谓谈起,然后,作者依次从聊天的规律,聊天应注意的事项谈起,一层进一层,层层见新奇。貌似“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实则作者按一定的逻辑规律,在“虚虚实实,娓娓动听”的谈笑风生中,将一把如何聊天的钥匙交给了读者,从而达到了使读者增长知识的目的。
此外,本文在语言方面很有特色。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语言的形式美》中指出:在音乐上,两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最整齐匀称的乐段是由长短相等的两个乐句配合而成的,当乐段成为平行结构的时候,两个乐句的旋律基本上相同,只是以不同的终止来结束。这就形成了整齐的美。同样的道理应用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语言上的对偶和排比。对偶是平行的、长短相等的两句话;排比则是平行的,但是长短不相等的两句话或者是两句以上的、平行的、长短相等或不等的话。这篇文章正是这样。全文的文句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字音的响沉、抑扬在文句中交替使用,读来顺口,听来悦耳,使文章声势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使文句长短呼应,节奏和谐、自然,从而能将道理说深讲透,让读者在得到语言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了感染,明白了事理。
上一篇:《陋室铭》原文|赏析
下一篇:《九月的眸光》原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