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你的善念,就是追随你的心,扫除心灵的尘埃,卸下私欲的包袱。善念可以聚焦,可以点燃你的希望之火,可以成就你的事业,成就你的人生。
汉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他看到地上的兽蹄、鸟爪印的痕迹,一个念头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叫宗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凭着这一意念,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金刚经》讲善护念,“念”就是我们的心。心的力量、意念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它无穷无尽,正可谓大力无形。一个人遇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而面对这些风雨与坎坷,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意念,这个意念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存在。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的复兴,靠的是文化,是精神,是一颗心。以色列的国歌《希望之歌》中这样唱道:“只要我们心中还藏着犹太人的灵魂,朝着东方的眼睛,还在注视着锡安山顶,两千多年的渴望,就不会化为泡影,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永远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他的一生与以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波澜壮阔的信息革命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他在创办苹果公司之前,甚至一度不知道对自己的未来该如何决断,是禅师开启了他的心智,让他意识到一切都在于人的内心。于是,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不管是制定公司产品策略,还是直面人事斗争,甚至面对生死的挑战,乔布斯一直都是追随着自己的心。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记住自己随时都会死掉,是防止你陷入畏首畏尾陷阱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了,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我曾看到两篇有关移植器官的报道。一篇报道说,上海一位老人换了年轻人的心脏后,表现出年轻人的性格,整天蹦蹦跳跳;还有一篇报道称,一个美国人换了一个猪心,也活了很长时间,但他产生了一种行为,老用屁股擦墙。这两篇报道所述事例虽是个案,也未形成科学共识,但就我个人的理解,它体现了心的力量的无穷。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使我对这种力量的认识非常深刻。少年时代,我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然后“上山下乡”,进工厂、报社,再到创办企业文化研究会,几十年的坎坷,能够走出来,就在于自己的心境,自己的意念。少年时代的我在重压之下,在恶劣的环境中,激发了自己的一个意念,树起了自己的一个大愿:要为天下众生服务,要过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生活。正是这种意念促使我奋进,促使我能够超越困苦。“善护念”,也可以说是“护善念”,就是要我们朝惕夕励,保持清醒。
大连古建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凝是从乡镇走出来的。当年适逢改革开放,他家乡那个地方出来了几十位企业家,然而其中许多人有了钱以后就堕落了,吃喝嫖赌,很快就把自己的前程毁于一旦。而徐德凝先生受家庭的良好熏陶,受乡土文化的熏染,始终秉持着农民的质朴本性。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最有生命力的现实存在,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切实地存在于乡土之中,先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徐德凝就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中实践着他的善护念,进行着他的修身。他的父亲是一位佛家居士,一生修桥铺路,为人做好事。他以诗修身,用诗洗心,这形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他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写诗,用诗来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几十年坚持下来,他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他对父母不仅嘘寒问暖,而且在父母面前总是一副愉悦的样子,让父母看了欢欣。他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常常向人夸耀自己的妻子是贤内助。对子女,他身教多于言教,以自身行为感染着子女,使其在做人处事上都很讲究,事业有成。
在《金刚经》中佛陀说“善护念”,即发一个善心,就会结出善果,这是一个因果规律。对此,我从自身的经历中有深深的感悟。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我创办企业文化研究会,当时就是一个善念,不瞻前顾后,也不和任何人商量,就在一念之间。我们常说精神变物质,但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它有两个境界:一个是现量,即你能把握它,知道它的规律;再一个是教量,即通过书来把握学习。我们的境界都是教量,遵照圣贤的教诲我们去做去行。所以我们的善护念,就是你只要去行去做,不要考虑,一考虑就不是这个境界,一切行为就在我们的一念。所谓一念,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战胜自我,战胜我们的妄心、妄念。我们有善念,同时还有邪思妄念,关键是我们要使之转化,像污秽的大粪可以肥田一样。我们一个善念,看所有人都是好人,看一切环境都是好环境,不会有分别心。我们管理现代企业,成功与失败就是一念之差。
《金刚经》中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五眼是人不断修养的过程,是人生的境界。肉眼在物质世界中,是一种欲望,是烦恼;天眼是一个境界,所谓的看到无形的存在,追求一种精神和理想;慧眼,又有提升,有智慧;法眼,法就是宇宙的大道,进入道的境界;佛眼是慈悲,那是至高的境界,没有分别,又叫同体大悲,一切众生他都爱。佛陀的五眼和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虽异曲同工,却又是另一番境界。它强调至善。一切就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就可以超越,就在当下,就是一个再来人,所以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日本有个科学家,叫江本胜,他用了十几年时间研究水,发现水能看能听。通过实验他发现水能看,能体悟到人的情感。他把水分别装到两个瓶子里,并分别写上“我爱你”和“我恨你”,然后将其放置15分钟,再把水放到冰箱中冷冻。之后他用高速摄影机拍下水结晶的照片,结果发现,写有“我爱你”的水的结晶图案是美丽的六角形,使人看了赏心悦目;而写有“我恨你”的水的结晶图案非常丑陋。他还发现水也能听,他对着水说“我爱你”,然后用高清摄影机拍摄,结果图案非常漂亮。然后又对水说“我恨你”,拍出来的图案则非常丑陋。他又给水听不同的音乐,听到巴赫、贝多芬作品的水结晶成相互联结的奇妙结构,而听到嘈杂愤怒的重金属音乐的水结晶的效果则与骂它“混蛋”类似……
这一系列的实验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水有感知的能力。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有善的念头,则气血通畅,细胞活跃;如果心存恶念,则气脉不通,会产生各种疾病。所以佛家说清净心,道理就在于此。善就会获得清净心,就会生智慧。我们讲自然智,这种智慧是从自然中得来的,儒、释、道都是自然智。儒家五经之首《周易》就是讲相天法地之理。看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看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几十年来我也在秉持着这两个理念,为所当为。我在少年时代就开始读中华文化的经典,正是传统文化的智慧使我清除心灵的阴影。近几年我在研究医院文化的时候,曾和几个医生探讨我的少年时代。一个知名医生对我说,你首先不会得脑瘫,也不会得老年痴呆。是的,这一点我相信。少年时代经历过的冰雪熬煎就是一种洗礼,一种磨炼,使我有了一种抗体。道家本身讲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效法自然。所以当年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到滚滚的江河奔流不息,他在感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汲取无穷的智慧与力量,这种智慧与力量促使他周游列国,即使陈蔡绝粮,也能弦歌不辍,为善至乐。日本有一位大企业家,他认为企业管理最高的境界就是善的循环,企业对员工、企业对社会都是一个善的循环,都是一个有反馈的因果链条。员工做好工作就是帮助企业,同时企业奖励员工提高福利,满足员工的各种需求,以此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快乐的氛围。
善护念,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它有各种形式。有一年春天,我来到昆明滇池。那天万里无云,阳光普照。我沿着滇池堤岸走,前方有一片芦苇丛,坝边冒着袅袅的烟雾,偶有老人在垂钓。我想看看这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便沿着土埂走过去。我看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紧张地忙碌,她个头挺高,脸色黑红,额头上布满了皱纹,穿着一身洗得有些褪色的蓝布裤褂。老妇人旁边放着塑料袋,里面不知装些什么。哦,还有一大捆香,绿色的,她一把一把地点,点着了放在堤岸上,放了一排,原来烟是从这里发出来的。这时过来一个小伙儿,好像是钓鱼的,于是我就问他,这个老妇人点香是在祭奠谁吗?小伙儿也不知道。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问这个老妇人。她说,我在祈雨啊,天太旱了,好长时间没下雨了。她的表情一念至诚。她告诉我,她今年八十一岁了。之后她滔滔不绝地和我讲起她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她说话声音非常洪亮,但后面的话我一句也没听懂。我也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她:“我听不懂您的话,大娘。”她回答得也爽快,听不懂就算了。我告别了老人,但心里对她充满了敬意。又走了一段路,心中突然懊悔起来,我想起一句话,“野有遗贤”。她莫不是一个高人,我难道错过了一个机会?我想回去,但又怕被人笑话。我心里在想,这个老人也是在做公益,且毫无功利之心。这种仪式是从远古一直传递下来的,这是一种文化。文化就是一种传递,她在继承,她在实践,她本人有一颗善心。虽然我没和这个老人深入攀谈,她的话我也听不懂,但我想这个老人肯定是与人为善的,肯定是做了好事的,肯定是造福桑梓的。
我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从旭日东升开始,到夕阳西斜最后一抹余晖散去才离开。对每块碑,我都慢慢地咀嚼品味,不仅看字的技法,更领略每个书写人的人品。好字,的确是赏心悦目,而且极具感染力。博物馆一侧,有拓字出售,而且是现场制作。工匠们将一张纸粘在碑上,纸纹都凹进去,然后用抹布蘸着墨汁敲打着纸,很快这个拓字就出来了。我身旁两个女子不停地赞叹:“我们不懂字的都觉得这么好看!真美!”这些碑刻,很多都是劝告世人如何做人处事的。其中有这样两块石碑,上面刻有如下文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迟钝人,能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虽迟钝,亦是上智;明敏人,若心术不正,行事不端,不肯做好人,即明敏,亦是下愚。”此言可谓天地之至理大道。
善护念给我们提供了做事的一种智慧,即凡事在于专,在于精,在于心力集中,心无旁骛,就像用凸透镜聚焦阳光来点燃木屑。此时,它和一个“一”相通。今年夏天,我到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我曾于1995年来过,如今时间过去有十多年了,我看到登封县城也建起了不少高楼大厦,在景区内建起了演武厅。我去观看少林武僧表演武功,正巧一武僧在表演“手挥银针”的绝技,这是一种上乘武功。这场表演需要另一个武僧配合,配合者一手拿着一块玻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气球,他先举着玻璃绕着演武厅下面的环形廊道走一圈,给观众看,并叫几个观众上来敲一敲,让大家知道这是一块真的玻璃板。然后他走上台去,站到将要发射银针的武僧对面两三米远处。一会儿这个发功的武僧开始闪展腾挪、运气,只见他的动作非常缓慢,但却让人感到力量的运作。他蹲着马步,右掌将银针“嗖”地射向玻璃,只听“咣”的一声,银针落地。这时报幕员出来说要进行第二次。我在旁就说,心力没集中,心里有杂念,再做多少次都没用。旁边人不信,我说,你们看着吧。结果这个武僧射了六次,虽精神可嘉,观众也不断鼓掌,为其加油,但还是全都失败了。然后他下场,又换了一个武僧,这个武僧精神饱满、神定气闲。我就在旁边说,这个肯定行。只见他走到指定位置,闪展腾挪,运气,用手将银针甩出,只听“砰”的一声,银针穿透玻璃,击碎气球,场上掌声雷动。银针能穿透玻璃,说神奇也不神奇。看似他在表演上乘武功,实际他是在演道。道在哪里?就是一个念头,就在一念之间。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修身,就是要修心。修心在于意念要集中一处,知止而后有定,有定才能治心于一处,就能无往而不胜。
上一篇:抉择在于抓住一个“一”
下一篇:走出困境,在于改变心态